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教育论文 >

认知负荷理论与英语阅读认知负荷研究

时间:2021-05-12 11:24 点击:
摘要:推行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有效的实现路径,不仅要借助的通俗化理论,客观的宣传教育和正确普及马克思主义理论,让在校大多数学生理解、认同并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思想,切实坚持和完善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指导地位,巩固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主导作用。

  摘要:推行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有效的实现路径,不仅要借助的通俗化理论,客观的宣传教育和正确普及马克思主义理论,让在校大多数学生理解、认同并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思想,切实坚持和完善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指导地位,巩固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主导作用。现在在这里探讨的是,将理论回归现实,将崇高回归生活,将说教回归践行等等。本课题主要从以上三个角度出发,挖掘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路径。

  关键词: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回归;实现路径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指采取宣传手段和教育方式,使马克思主义理论由难懂到易懂、由理论到概念、由被少数人掌握、到被绝大多数人民群众掌握和广泛实现的路径的过程[1]。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现路径研究就是将高校作为教育的主要地,而进行教育的主要对象是广大青年学生,使其不仅能够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而且将概念与实践相结合,用理论去指导实践的最终过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高校教育的重要领域之一。少年强则强,简言之高校学生的思想直接影响的思想,并关乎国家的未来。创新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的实现路径有着重大现实和历史意义。

  下面本课题的研究主要从以下三个具体方面展开:

  一将理论回归现实

  从具体的实践中看来,如果纯粹地从理论的逻辑层面去进行马克思主义的教育,收效是甚微的。但如果能联系现实,即国内外的现实和大学生的思想现实,那么是可以得到大学生认同的。所以,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如何让抽象的理论回归鲜活的现实是首要要研究的内容。新成立以来,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绝大多数是通过教条主义和形式主义的方式进行,运用这种方式不仅没有起到理论教育的效率,反而让更多的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更加不能达到实践性的作用。如此这样面对现实生活时大学生则有可能会产生思想上的困惑。因此,重新整理马克思理论的实践路径,重新转变教育观念和打破以往不正确的教学模式,当前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现实化转向就成为的迫在眉睫的要求。

  “现实”即客观事物,客观世界。在《1844年经济学一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就把“劳动”范畴作为对人的本质的规定,“正是在改造对象世界中,人才真正地证明自己是人类存在物[2]。纯粹的理论教学在当今教育领域是非常普遍的,而大多数的理论知识和理论术语超出很多学生的理解范围,同时本本教条的理论主义使许多学生产生反心理,从而更加在纯理论教学方面收效甚微。我们迫切需要马克思主义理论从书本转化为现实。

  现在的高校学生基本处于90后,无论是生活和思想方面都有很大的变化。他们思想超新,但也很薄弱。而他们的成长环境导致他们的周围环境主体性意识明显比以往的学生的意识要强,对自我价值评判和自我认知明显要高,思想不仅活跃,并且对世界认识度更加开阔政治敏感度强。同时,他们的成长是一帆风顺的,没有经历过太多挫折。顺境中成长的他们,会面对学习竞争、恋爱、人际交往、就业压力等一系列复杂问题时,却没有做好准备。他们会感到茫然困惑,心理上陷入空虚压抑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需要高校马克思主义教育要结合大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学生需要了解的问题出发,讲理论结合实际,解决学生现实生活困境,针对学生关心的热点问题实施理论教育。针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不断渗透,培养大学生健康人格和正确的认识度,在这里我们结合学校中多种教育资源,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向专业课学科、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以及高校心理咨询中心等渗透使马克思主义真正融人到学生生活之中。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