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教育论文 >

加强民族地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2)

时间:2014-04-10 14:48 点击:
1.民族地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 (1)国内外文化环境的负面影响,党建工作复杂 受历史沿袭的影响以及国内外各方文化的交互作用,民族地区有其独特的思想政治文化,存在着宗教观念与等级观念并存的现象。民

  1.民族地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

  (1)国内外文化环境的负面影响,党建工作复杂

  受历史沿袭的影响以及国内外各方文化的交互作用,民族地区有其独特的思想政治文化,存在着宗教观念与等级观念并存的现象。民族地区高校具有相对广泛性,思想文化、宗教观念和等级观念的交杂,造成基层党组织建设困难,不能充分发挥基础政权的作用。同时,民族地区高校是民族分裂势力的重点渗透对象,受民族分裂势力和非法宗教活动的影响,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复杂而严峻的挑战。

  (2)基层组织体系不健全,重视程度不够

  民族地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应以“高年级有支部,低年级有党员”为要求,科学地、合理地、严密地实现党组织的全面覆盖。民族地区高校的基层党组织体系尚不健全,一些高校仍存在班级内“零党员”的现象。此外,部分民族地区高校专门负责党建工作的人员匮乏,许多党务工作者都是身兼数职,在党建工作中投入的精力很少,对党务工作缺乏应有的重视,不能进行全面深入的基层党建工作。

  (3)基层党建缺乏民族地区高校特色

  民族地区的地域环境比较特殊。首先,民族地区具有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其次,民族地区是一个多民族融合的区域,悠久的历史使民族地区拥有特殊的传统文化。因此,民族地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既要具有普通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普遍性,又要具有民族地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特殊性。目前,许多民族地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没有充分考虑到自身的民族地域特性,缺乏教育目标与自身情况的结合,使得学校基层党建工作开展不顺,不利于推动整个学校的党建工作发展,对党建工作提出了挑战。

  2.加强民族地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具体措施

  (1)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增强核心领导作用

  领导在组织的发展中具有明确方向的作用,为了加强民族地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基层党组织领导应起到表率作用,从提高自身能力素质做起。民族地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要充分考虑到学校内部的特点,对于民族地区高校而言,在校大学生普遍都是18~22岁,处在思想刚刚成熟或者初步成熟的阶段。而民族地区高校是民族分裂势力的重点渗透对象,此时的在校生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极易产生思想波动,偏离党组织的主要政策路线。因此,需要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增强核心领导作用,为基层党组织明确方向,带领基层党组织按照党中央的政策方针要求开展活动。

  (2)加强学生支部建设

  在高校基层广泛建立学生支部,使得支部的作用范围尽量覆盖全面,渗透到学生内部,广泛争取并团结每一位学生,达到非党员学生要早日成为党员,党员同志则要更加靠近党的组织。加强学生支部建设首先要明确支部建设的目标、任务及职责,党支部要具有足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内部工作要分工明确,各负其责,实现“低年级有党员,高年级有支部”的目标。在党支部内要设有党支部委员会,党支部书记、副书记、组织委员、宣传委员等支部委员要通过党员大会选举生成,体现出党的民主性与公平性,并且选举产生的支部委员要经过上级的审批方能当选。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