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教师要精选与高中地理教学内容相关的人文知识 在高中地理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精选与地理课堂内容相关联的历史内容,巧妙地与地理新知识加以联系。联系人文历史,反映现实的地理知识,突出了地理教学的特点。讲述东欧政治地图的变化时,可简介俄国在17世纪中期,兼并了第聂伯河以东的乌克兰;18世纪,俄国夺取了芬兰湾的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等地区,然后向东扩张一直到我国的黑龙江流域;19世纪沙俄又从伊朗手中夺取了格鲁吉亚、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等,把外高加索完全并吞了。 鸦片战争以后,沙俄又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侵占了我国东北和新疆大片领土,共侵占了150多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我国太平洋沿岸的海参崴,沙俄侵占后改名为“符拉迪沃斯托克”。从19世纪20年代起到80年代,沙俄逐步侵占了包括哈萨克人,吉尔吉斯人,乌兹别克人,土库曼人,塔吉克人居住的中亚、西亚广大地区。从1922年至1940年,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哈萨克等15个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先后加入“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成为一个统一国家,首都莫斯科。从1990年3月到1991年12月,苏联政局发生了巨大变化,原苏联的15个加盟共和国,除俄罗斯联邦继承了前苏联外,其余均先后宣布脱离苏联而独立,从而改变了东欧的版图。 1990年10月3日,战后分裂长达41年有德国统一,南斯拉夫1992年“一分为五”,因领土、民族等原因,爆发了“波黑战争”,捷克斯洛伐克1993年末也恢复战前的两个国家。在教学中较好地联系上述知识,能起到使学生加深理解和巩固课本知识,拓宽学生知识面和增添学科趣味性等方面的作用。 三、教师要巧妙掌握渗透人文历史的角度 高中地理教材的许多内容,从历史角度举例联系,更能确切地表述自然地理的规律和人文地理的现象。比如运用“洋流”知识,可进一步讲解国际人口迁移;从非洲劫掠黑人到美洲的“三角贸易”,欧洲的奴隶贩子利用洋流运输贩卖黑人到美洲,归程利用加那利寒流到非洲,中程利用大西洋南赤道暖流、圭亚那暖流等到美洲,归程利用墨西哥湾暖流、北大西洋暖流回欧洲。我国明朝的郑和下西洋,从1405年到1433年先后航海七次,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除当时具有的先进航海技术和帆船外,还借助于季风(东北季风、西南季风)和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 地球的自转、公转运动内容,可结合讲解波兰科学家哥白尼发现地球的自转、公转运动并提出太阳系学说;意大利科学家布鲁诺把哥白尼学说更推进一步,认为大自然是无限的;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发明了“三定律”;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首先制造了天文望远镜等知识。 总之,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人文历史知识,教师要不断学习研究相关人文历史知识,要精选与高中地理教学内容相关的人文知识,还要巧妙掌握渗透人文历史的角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