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在意料之中处深化 教学不仅需要引导学生发现感悟语言特别之处,还要指导学生从看似平淡的语言找到值得学习的内容,在意料之中深化语言学习。 如果让学生运用修辞手法写句子,多数年段,多数学生的句子是“月亮像一个大玉盘”,如果教师强调要新颖不要重复,才可能有意识说出不同的句子。多数人习惯用常用的语句来表达类似的意思,用简单的语句来表达自己的意思。语言学习,特别是习作语言表达却相反,不但要求准确,而且需要生动,但是生动是宽泛的、个性化的,而不是追求唯一标准,否则月亮在每个人的眼里都是大玉盘,就变得单调乏味了,当然与生动背道而驰。“月亮像个蛋糕”对于想过生日的小朋友那就是准确生动的修辞。一学生在习作《美丽的海滩》描写:海滩上到处是游客挖的水洼,好像被子被老鼠咬了几个破洞。一般学生初读觉得不美,可寄宿生却觉得非常有生活气息,太形象了,因为它与众不同,因为他们的被子曾经被老鼠咬破洞。这样的语言与平常的语言习惯略有不同,却与真实生活息息相关,稍加变化就变得新颖贴切。教学需要培养学生这种对语言的敏感能力,透过语言现象把握语言本质,提高学习效率。 文本语言除了学生陌生的、觉得新鲜的,熟悉的、觉得老样子的,还有一种形式:一个语段中既有陌生的又有熟悉的,对学生言语习惯一样有冲击力。两相结合,它的读写效果更好。例如阅读课文《彩色的翅膀》“站长把大西瓜切成薄薄的小片,盛在白瓷盘里,送到每一个战士眼前。战士们都笑着,用两个指头捏起一小片来,细细地端详着,轻轻地闻着,慢慢地咬着,不住发出啧啧的赞叹声。好像有一股甘泉,流进了每个战士的心田。”学生阅读时除了对“捏”用字觉得新奇,其它的还是觉得平常。那么就从“捏”字入手,完成整个语段的学习。学生用“捏”字再现自己的生活动作,现场表演“捏”的姿势,从而生成“薄薄的小片”真实图景,与后文“细细的端详着……好像一股甘泉,流进了每个战士的心田。”想成鲜明对比,对比出战士们热爱海岛的情思。因此学生写的练习便可以展开层次。一是每个学生都经历过的——吃西瓜,学生很快写出片段,有平常的吃法,奢侈的吃法,爱惜的吃法,用词有所不同;二是学生自主选择其中一种吃法,描写自己吃最喜欢的食物过程;三是描写自己喜欢的活动。语言与情感共生,形式与内容互化,陌生语言与熟悉语言的转化,让学生深入领会精确用语与情感表达的正比关系。 学生言语习惯有助于提高语感水平,但是封闭式的言语习惯却阻碍语感的丰富,造成读写能力的低下。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就是在建构、突破、建构言语习惯的循环往复中丰富语感,提高读写水平。 参考文献: [1]刘再复,刘剑梅.共悟人生[M].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2010:263. (作者单位:漳平市联兴小学,福建,漳平36440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