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教育论文 >

中美高考作文试题评价与比较(3)

时间:2014-04-08 14:56 点击:
这三份作文样卷的问题具有共同性和典型性。一方面,话题本身还是有一定的哲理性、开放性和伸展性,能够为考生提供支撑言说的平台和放飞心智的精神空间;但是,另一方面,它们同样犯了一种共性过失:急于为考生坐实

  这三份作文样卷的问题具有共同性和典型性。一方面,话题本身还是有一定的哲理性、开放性和伸展性,能够为考生提供支撑言说的平台和放飞心智的精神空间;但是,另一方面,它们同样犯了一种共性过失:急于为考生“坐实”思维主题,急于为其“搭建”只供单行的“思维独木桥”。殊不知,其后果是封锁了考生的思维疆界;也许,这样为普通考生现场作文提供了一种“思想拐杖”,但对尖端考生而言则极大地限制了其新观念、新思想的自由翱翔——“过”大于“失”矣!难道让考生自己“大悟”、自己“感叹”,不是更真切、更深刻和更感人吗?即使是福建卷话题材料,虽然是诗人顾城的一首完整诗歌,但也是可以做技术处理的,免得“深深地扎进地层”成为现场考生的“共识”、以致鲜活学子最终亦纷纷然“深深地扎进”出卷人的“思维陷阱”啊!与美国高考作文材料比较,明显可以看到这样限制性的“提示语”(“年轻人恍然大悟……”“年轻工匠的师傅感叹地说……”)实在有封锁学生思维的嫌疑。而Essay的“提示”及其内含的话题材料则无限“放大”了“选择”“传统”话题的思考空间和表达天地,使来自不同家庭背景和文化背景的考生拥有不同的视点、不同的推断、不同的拓展,从而使之可能实现各自精彩的表现。

  比较而言,中美两国高考作文在文体、话题和材料三方面各有特点。就文体而言,美国Essay将以思辨为主、经验或经历为辅的评论体作为唯一的文体,以承载考生的独立思考和个人见解;多数中国高考作文试卷允许考生从记叙文、议论文和应用文等多元体裁中自选一种,但长期应试作文训练致使考生的“记叙文”难免失之于平面复述,已经长盛不衰的“议论文”往往止步于过分同质化的公共表达。就话题而言,美国高考作文选题超常深刻、新人耳目,关键是话题本身前提性地具有正反性、不确定性和多元性特质,没有定论而贵在新见;中国高考作文卷因为各地情况有别、话题斑驳杂陈,总体而言令高端考生心灵为之震撼、眼睛为之明亮的“反流俗”话题不多,即使如2013年全国卷“真诚与友善”的话题,按教学常规思路其中包含的同质成分多于异质,一般易陷习惯性套路而难出新观念、新思维。就话题材料而言,美国作文考题的“提示”清晰导向多元开放、承载自由思维的无限空间;中国作文试题的“提示”或受话题本身的制约而难于展开、或习惯性“俯就”一般考生因而堵塞了优秀学子的卓越思维。

  回顾中美两国高考作文题,我们清醒地看到:从单一闭锁的“全命题时代”到多元开放的“后命题时代”之深刻转型,表征着中国“考试文化”的蜕旧更新乃至中国教育的巨大进步。面对全球化文化博弈的严峻态势,我们有理由期待中国高考作文命题既长葆自身的审美特色(不能简单、表浅地视审美特色为“文艺腔”),又能汲取美国等国际高考作文命题的有益营养。固然不能很绝对地断定不同文化场域内两国高考话题的孰高孰低或孰优孰劣;但是,文化博弈取决于语言博弈、取决于母语教育的博弈。全球化时代需要中国学子很好驾驭母语、展示智慧,需要中国高考通过语言表达力的竞技来深远地引导母语教育的价值取向,并为“文化中国”的强势崛起而奠定“母语童子功”。

  参考文献:

  [1]潘涌.美国高考作文Essay的文体特征、命题指向及其启示——兼评2012年中国各地高考作文[J].课程教材教法,2012,(12):112-117.

  [2]SATEssayPrompts[EB/OL].http://professionals.collegeboard.com/testing/sat-reasoning/prep/essay-prompts.(2012-02-08)[2013-12-20].

  (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浙江,金华321001)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