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把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放在一个生动、活泼的情境中,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可以展示优美的图像、动听的音乐、有趣的动画,是创设情境的最佳工具。 1.创设学习情境 在导入新课时,教师必须创设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为学习新知识做好心理准备。如教学七年级"轴对称图形"时,笔者用多媒体播放了各种轴对称图形的建筑、图案、鲜花等画面,让学生感受到轴对称图形的美和普遍存在性,深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有效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2.创设问题情境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良好的问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求知识的欲望。数学知识的获得、数学能力的提高都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的,所以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非常重要,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最终的教学效果。如在教学"相遇问题"时,笔者创设了一个问题情境,运用多媒体演示了两个人的运动过程:甲和乙分别在两地,两人同时相向而行,着重演示他们在一分钟和一小时行进的情况,最后到两人相遇。通过多媒体简洁明了、形象生动的动态演示,学生轻松掌握了"两人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相遇"等术语的含义,正确理解了路程、速度与时间的关系,让学生顺利地完成了由自我形成到自我完善的认知过程,大大降低了理解难度,避免了因实物表演、模具演示不准确而造成的不利影响。 3.创设应用情境 数学是应用性很强的学科,然而教学常规受空间、时间等限制,无法有效创设较多的问题情境,而多媒体却能创设丰富的虚拟应用情境。如在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时,笔者先出示各式各样的柜子,然后提问:"如果请你们帮忙设计一个衣柜,你会怎样设计?"学生一边说出自己的设计方案,笔者一边用多媒体进行演示说明。利用多媒体创设应用情境,可以有效地把学生的思维引入虚拟世界中,通过对方法与策略的思考和实践操作的想象,达到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目的。 4.创设生活情境 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存在着数学知识,从生活中寻找数学知识是学生获取知识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如在教学"公顷和平方千米"时,为了让学生正确建立两个面积单位的空间概念,笔者播放了学生熟悉的场景,如公园的景象、学生在学校礼堂开会的场面、在操场做操的场面、在教室上课的场面等。通过展示这些场面,让学生充分感知到公顷和平方千米的大小。 二、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效率 多媒体具有形、声、画兼备的优点,能营造更直接、更有效的氛围,达到知识迁移的目的。如在教学"三角形全等"时,笔者先让学生按已知两边和一夹角画一个三角形,然后剪下,看是否能重合。然后,用多媒体显示一些形象的Flash游戏,如输入三角形的夹角和两边,电脑便会自动生成三角形,输入两次数据后,便得到两个三角形,拖动鼠标,看两个三角形能否重叠。这样使抽象阐述变为具体实例,使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和接受,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激发了他们的参与意识,完成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初中数学课本里有一些比较抽象、学生难于理解的内容,如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角平分线的性质、对称图形的概念和性质,尤其是九年级几何部分的镶嵌知识等。如果教师把这些知识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借助多媒体生动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就能使抽象问题直观化,达到化难为易的目的,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技术,能有效帮助学生学好数学,使"讲堂"变为"学堂",让学生在数学的海洋中尽情遨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