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对不同情况的弟子施以不同的教育方法。孔子曾在《雍也》一书中这样说:“中人以上,可以悟商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这句话是说具有中等以上水平的人,给他讲授高深的知识;水平不及中等的人,就不要把难于理解的知识传授给他。
(二)兴趣先行
孔子在《为政》一书中曾这样说过:“吾十有五而有志于学,三十而立。”这句话也充分讲述了他培养的学生所具备的素质。我们可以从这句话中感受到,孔子强调学生必须有远大的志向和崇高的理想。所以他也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的大概意思是说:知道的人赶不上喜好的人,喜好的人追赶不上乐于实行的人。孔子通过对他的弟子们灌输这样的思想,促进他的学生们能够真正意义上地树立人生的远大目标,努力培养自己学习知识的强烈兴趣,并在此基础上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活动中去。
(三)多听多看
《雍也》:“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要多听,有怀疑的地方不轻易下判断;要存疑,把有疑问的地方谨慎地说出来,这样就能少犯错误;要多看,有危险的事情要回避,有把握的事情就去做,这样就不会后悔。多闻多见,是把话说好、把事做好的一条基本途径。在《论语》一书中,也曾反复地提到过这些道理,也充分地说明了其中所蕴含道理的重要性和哲理性。
五、总结
本文主要围绕着孔子的教育思想而展开的论述,一方面讲述了古代文学对我国现代文学发展所奠定的良好基础,另一方面讲述了以孔子教育思想为代表的古代文学中所注重的教育思想,我国古代文学的博大精深也再一次呈现在了我们的面前。为了让我们更好地去感受我国浓厚的文化教育思想,现代很多教育家都对我国古代文学进行了考察和研究。我国现当代的文学发展无不是围绕着古代文学所展开和延伸的。我国古代文学在很大程度上为我国现代化的发展和创新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基础和考察对象,在我国古代的文学作品中所蕴含的教育思想是非常丰富和全面的,因此我国古代文学和其所倡导的教育思想都对我国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赖力行.中国古代文论史[M].岳麓书社,2000.
[2]杨伯峻.白话四书[M].岳麓书社,1996.
[3]程昌明.论语[M].辽宁民族出版社,1996.
[4]张隆华.中国语文教育史纲(上册)[M].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5]周庆元.语文学科导论(讲稿)[M].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6]郭瑞林.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学语文[M].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