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的设计还有一些,如:《变色龙》可以设计警官处理狗咬人事件后,于途中巧遇将军的哥哥时的表情、动作、神态等描写片段练习。《孔乙己》可以设计孔乙己考中秀才的续写练习,也可以安排孔乙己被丁举人打折了腿的故事情节的扩写练习。 总之,安排这类续写练习有利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与再认识,提高阅读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二)读写结合。以读带写,增强写作的针对性,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续写训练过程实际是指导学生从读到写的全过程,阅读是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也可以看做是写作的准备阶段。续写实践是对课文的再阅读与再认识,由读到写体现了读写的本质规律,同时通过阅读,既可以掌握部分作文素材,又可明了写作的套路,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如:上面提到的《最后一课》的续写,学生必然会写到小弗郎士上学路上看到的景色,必然会对这一景色进行加工处理。《变色龙》的续写也要加工处理好警官的语言神态等描写。这一加工处理的过程也正是写作能力提高的过程。 (三)激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调动了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在续写过程中,学生参与了课文的再创造,激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学生读不精,便写不出。加之选择续写的篇目的内容的趣味性和训练方式的灵活性,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如上面涉及到的人物:菲利普夫妇、孔乙己、奥楚蔑洛夫等人物形象趣味性强、故事性强。都可以调动学生阅读和写作的积极性。 (四)训练了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语文听、读、说、写四种能力的共同核心是思维能力,而思维能力质量取决于思维品质。续写可以训练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课文的续写不是课文的照搬照抄与翻版,而是借原材料进行的加工与再创造。从读到写,训练了学生的发散思维,提高了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如孔乙己中举后的读写就要在认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的基础上进行多制度的思维与再创造。进学前的人情冷漠,穷困潦倒;进学后则有可能更加自命清高,也有可能如丁举人一般横行霸道,也有可能如范进一般喜极而疯……这种种设想的选择与定势的过程全是发散思维的训练过程。再如:《最后一课》的续写也是一定会写到同学们是怎样离开教室的,是一哄而散还是默默走出,小弗郎士以怎样的方式表达其爱国主义情感,这一切设想的结果都渗透着学生丰富多彩的思维及审美情趣,并体现出鲜活的个性。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新颖性和独创性。 综上所述,恰当的安排续写可以做到读写结合,以读促写,能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在训练学生思维方面起到积极作用,也必将对改变读写的训练脱钩和作文训练的盲目无序起到积极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