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培育校园文化促进内部张力形成策略 文化是一种生产力,而且是更具有持续性的生产力。在国家政策的强力推动下,各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蓬勃开展,各种形式的创业学院、创新创业研究院等行政机构纷纷成立,大学生创新创业是当前校园的一种新现象,并逐步成为大学校园的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但不可否认的是,当前创新创业教育还没有得到真正的校园文化认同,高校内部从校领导到教职人员认为创新创业教育只是鼓励学生去开办企业,是国家用于解决当前大学生就业难题的一种无奈选择的观点并不在少数,没有真正认识到在全球化背景下创新创业教育是当前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必然选择,是基于高校改革创新的动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应该包含两个层面的内容,第一个层面应该是创新创业的文化教育,并逐步形成创新创业教育文化,第二个层面是创新创业的行为教育,前者是后者的前提和保障。因此,高校要在顶层设计上下功夫,围绕制度和管理体制层面,整合校内资源,创新方法手段,从创新精神、创业文化氛围、创业文化活动等方面进行创新创业文化的培育,打造对失败持宽容态度的环境,并建立更加利于学生自由发言和创造的管理体制,把大学文化与企业家精神有机融合,培育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加强校内师生对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的文化认同,深化认识、形成共识,真正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学校深化改革的内因,并转变成为自觉行为,从而形成全校关心鼓励、全员参与、全方位支持创新创业的大学校园文化氛围。 参考文献: [1]李伟铭,黎春燕,杜晓华.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十年:演进、问题与体系建设[J].教育研究,2013(6):42-51. [2][美]赵勇.就业?创业?——从美国教改的迷失看世界教育的趋势[M].周珊珊,王艺璇,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196-201. [3]王志强.一体与多元:欧盟创业教育的发展趋势及其启示[J].教育研究,2014(4):145-151. [4][美]亨利·埃茨科威兹.国家创新模式——大学、产业、政府“三螺旋”创新战略[M].周春彦,译.北京:东方出版社.2006:16-18. [5]黄兆信,陈赞安,曾尔雷,等.内创业者及其特质对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启示[J] .高等教育研究,2011(9):85-90. [6]黄兆信,朱雪波,王志强.欧盟创业教育的实施路径与变革趋势[J].全球教育展望,2015(2):80-8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