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校图书馆作为文献信息传输的重要场所,其服务与管理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图书馆服务价值的实现。本文首先对高校图书馆引入学生志愿者服务的意义进行了分析,并对如何构建高效的高校图书馆学生学生志愿者管理与服务模式进行了探讨,希望为实现新时期下高校图书馆的持续发展提供参考作用。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学生志愿者;管理;服务;读者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知识的获取途径也越来越广泛,基于这种形势之下,如何创新服务内容,满足不同读者需求是高校图书馆面临的重要课题。高校图书馆不仅需要拥有丰富的资源,如何有效的利用,快捷有效的管理与服务是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保障。高校图书馆学生志愿者服务理念的引用,利用学生志愿者协助图书馆服务与管理工作,更能为读者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一、高校图书馆引入学生志愿者服务理念的意义 1.有效减轻馆员压力,满足读者个性化需求。现阶段,高校图书馆要实现图书馆的服务功能,不仅要由被动提供文献服务的方式向主动提供全方位服务的创新型服务模式转换,同时也要提高图书馆服务水平,以满足读者不断增长的服务要求。在这种形势下,引入学生学生志愿者服务理念不仅能弥补现阶段高校图书馆工作人员不足,服务力度不够的现状,还能以学生学生志愿者的无私精神带动图书馆工作人员工作热情与效率。与此同时,更能满足读者多样化、个性化的服务需求。 2.提升服务层次。长期以来,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服务都遵循以馆藏文献资源体系为中心,被动开展服务的模式。学生志愿者不仅是服务提供者,其本身也是读者身份,这种双重身份之下,学生志愿者能更全面的发现问题,及时反馈有效意见,促进图书馆的改进与提升。其次,学生志愿者与读者之间的良好互动关系能吸引更多的读者加入学生志愿者团队,也为读者以及图书馆搭建沟通的平台,无形之中提高图书馆服务质量,学生志愿者与读者也更了解图书馆工作人员付出的努力,增加理解度,拉近距离。 3.体现学生志愿者人生价值。从学生志愿者角度分析,通过图书馆服务,学生志愿者在接触丰富馆藏资源同时也增长了工作能力。其次,通过学生志愿者活动的参与,为读者服务过程使学生志愿者人生价值得到了体现,其奉献精神与社会责任感更值得认可。在此基础上,学生志愿者参与图书馆服务过程本身就是一次社会实践的机会,在与图书馆工作人员一同工作的过程中,既学到了服务技能,对于自身科学文化素质也是一次提升的机会,其个人价值与精神追求也得到了展现。 二、高校图书馆学生志愿者的管理途径 1.合理规划。高校图书馆在学生志愿者管理上,最基础的工作就是要有一个合理的招募工作规划。招募工作规划的合理性直接影响到学生志愿者招募工作开展,以及学生志愿者服务团队的组织与实施情况。首先,应有一个明确而具体的计划书,其中包括团队组织与策划,具体到管理措施、考评方法等。其次还要综合规划到学生志愿者的专业能力、招募人数、性别比例、学生志愿者服务时间安排等等,为高校图书馆学生志愿者服务合理有效的开展打下理论基础。 2.优化招募与选拔过程。高校图书馆根据实际需求制订了合理招募规划后,再根据所需岗位、人数、比例等进行针对性招聘。在此之前,可通过校园网站、广播等平台进行大力宣传,号召大家涌跃参与进来。作为学生志愿者组织工作开展最重要的一步,学生志愿者的选拔工作应做到科学、灵活。针对一些简单的工作岗位,选拔方式也相对简单,而一些志业性较强的岗位,在选拔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到学生志愿者的能力和素质。其次,高校图书馆学生志愿者招募是双向选择的过程,对于学生志愿者工作兴趣与动机也应进行综合考虑,如学生志愿者工作、年龄、专业以及就业需求等因素,避免学生志愿者服务出现断层现象。最后,对满足招募需求的学生志愿者进行登记造册,建立管理团队,并根据学生志愿者实际情况制订科学合理的活动规划,以实现学生志愿者服务活动有序的开展。 3.加强指导与培训。为了帮助学生志愿者更快更好地适应高校图书馆工作,提供更专业、高效的服务,要对其进行专业系统的培训工作,以帮助学生志愿者尽快适应工作环境,明确工作内容。高校学生志愿者服务需培训的基础内容包括规章制度、借阅规则、服务理念等指导性内容,以及图书加工、架位整理、查询引导等相关岗位知识。除此之外,还要加强对高校图书馆学生志愿者服务的培训工作,例如不定期的开展各种主题讲座、岗位技能培训、业务研讨活动等,还可以通过顶岗见习制,使学生志愿者熟悉不同岗位工作内容、其次如老馆员带新馆员、馆员带班制等等活动的开展,都是工作经验交流的重要途径,能帮助学生志愿者快速融入图书馆管理工作中, 4.科学的监督与考核。科学的开展日常监督与考核工作,对于高校图书馆学生志愿者管理工作有着积极的推进作用。无论是从工作积极性还是工作能力,对学生志愿者进行评估,可以帮助学生志愿者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并加以改进。高校图书馆学生志愿者的监督与考核工作首先应遵循公平、客观的原则,通过综合考评或读者考评等方式的综合应用,减少考核误差。具体来说,可以针对学生志愿者服务的态度、技能、时间以及专业程度进行综合考评,在保证学生志愿者服务积极性的同时,帮助其不断改进与提升。 5.适时的激励。在高校图书馆学生志愿者管理工作中,适时的激励以及激励机制能有效的激发学生志愿者工作积极性。学生志愿者参加服务活动的本身就是为了实现自我价值,在不计较报酬的前提下,对于学生志愿者的激励活动应以满足其精神需求为主。具体实践中,高校图书馆可通过定期举行联欢活动,拉近图书馆工作人员与学生志愿者之间距离,使学生志愿者产生融入感。同时,对每一位学生志愿者日常的关注,如生日、节假日等,适时的送上祝福。其次,对优秀的学生志愿者进行表彰并进行公开表扬,对学生志愿者进行综合考评,将其结果提供给学生志愿者所在系部等。通过一系列激励措施对学生志愿者的公益服务活动进行回馈,使学生志愿者心理上得到满足,更好地提供服务。 三、高校图书馆学生志愿者服务管理的创新 1.发挥学生志愿者个人优势,各尽所长。针对多样性的高校图书馆服务工作,需要学生志愿者发挥各自的特长,为不同的工作岗位提供优势的服务。因此,在学生志愿者服务管理的创新上,要结合不同学生志愿者专业、能力、性别等差异性,通过进行针对性的业务培训,为其安排各展所长的工作岗位,使学生志愿者在高校图书馆服务岗位上,展现自身的能力以及价值。其次,对于高校图书馆而言,学生志愿者服务不仅是优质的人力资源,也使图书馆服务得到了提升,对于学生志愿者,是个人价值的体现,丰富了个人阅历。高校图书馆通过科学的招募计划、培训、实践等人性化管理,将不同的学生志愿者分配于其能力所长的区域,如经济学专业学生志愿者分配在经济类图书区,外语专业学生志愿者安排其负责语言内图书专区,如此一来,使学生志愿者价值更好地实现。 2.充分展现学生志愿者服务团队所长,提供读者优质服务。在当前社会发展形势之下,高校图书馆学生志愿者服务团队不再是帮助做一些打扫卫生、书刊装订的体力活动,而逐渐从一些基础性工作向常规服务过渡。当前高校图书馆学生志愿者服务团队都是经过招募登记注册组织起来的团队,每位学生志愿者都有详细的分工,其内容根据学生志愿者的时间以及个人能力安排。因此,高校图书馆学生志愿者服务不再是粗放管理模式下个人的行为,而是逐渐纳入图书馆管理框架的学生志愿者团队。基于此,要保障学生志愿者管理团队的规范性以及稳定性,发挥出服务团队的作用,了解不同读者的需求,将读者需求以联络员的身份及时进行反馈。通过高校图书馆学生志愿者身份的转变,创建快速有效的信息沟通、反馈渠道,发挥学生志愿者服务团队的集体力量,为读者提供优质的服务。 3.关注与加强学生志愿者情感沟通。学生志愿者作为图书馆管理与服务团体中的重要的组成之一,要关注学生志愿者与图书馆之间的沟通交流。如通过定期开展交流活动,与学生志愿者进行组织沟通,交流工作体会,除之此外,还可以通过组织图书馆工作人员与学生志愿者联谊活动,加强联系与交流。如此一来,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志愿者工人积极性与业务水平,更有利于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的良好开展,学生志愿者通过与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学习交流、言传身教,更深的融入图书馆管理服务中,更好地实现高校图书馆教学与科研服务任务。 四、结语 总而言之,高校图书馆学生志愿者服务活动,对于图书馆工作以及学生志愿者都是一个提升的过程。作为图书馆要不断完善与改进学生志愿者管理工作,通过多种方式调动学生志愿者积极性,为学生志愿者提供展现自己,完善自己、实现个人价值的良好平台。真正将学生志愿者管理工作纳入工作重点,不断创新管理方式,使高校图书馆学生志愿者管理与服务工作逐渐迈向良性的发展轨道,为提高图书馆服务质量提供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李翠香.谈高校图书馆志愿者管理艺术与实践[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3(1). [2]欧小波.人力资源管理视野下高校图书馆学生志愿者管理与创新[J].图书馆,2014(6). [3]刘冬林.重视过程管理--关于高校图书馆学生志愿者服务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图书馆,2014(2). [4]许惠玲.图书馆创建学生志愿者团队的实践与思考--以广州体育学院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