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教育论文 >

浅谈对高校音乐欣赏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

时间:2016-04-20 09:17 点击:
【论文摘要】随着时代发展,传统音乐欣赏课程教学已无法满足现实发展的诉求,难以实现现代型音乐人才培养目标。基于此,重点思考高校音乐欣赏课程教学的发展路径,通过创新音乐欣赏教学模式,以实现音乐欣赏课程教学目标。 【论文关键词】高校;音乐欣赏;课
  【论文摘要】随着时代发展,传统音乐欣赏课程教学已无法满足现实发展的诉求,难以实现现代型音乐人才培养目标。基于此,重点思考高校音乐欣赏课程教学的发展路径,通过创新音乐欣赏教学模式,以实现音乐欣赏课程教学目标。
  【论文关键词】高校;音乐欣赏;课程;教学
  高校音乐欣赏课程属于高校教学体系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然而随着时代发展,传统的音乐欣赏课程已无法满足现实发展的 要求。进行音乐欣赏课程变革,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构建新型的音乐欣赏课程教学模式,已成为高校音乐欣赏课程发展所面临的主要课题。在 认知高校音乐欣赏课程教学的现实意义基础上,从多个层面出发,思考音乐欣赏课程发展的路径,为提高高校音乐欣赏课程教学质量提供借鉴。
  一、高校音乐欣赏课程教学的现实性意义分析
  音乐教育以音乐为媒介,通过艺术表现的形式展示美感,有助于学生感知音乐形象,并在音乐形象的熏陶下塑造其品格,是实现大学生德育的重要方 式。通过开展音乐欣赏课程,可以引导学生参与到音乐作品分析过程中去,体会音乐表现形式,感触音乐形象,了解一定的乐理知识,同时提高学生地音乐审美与鉴 赏能力,拓展大学生的知识广度与深度,提高学生整体素质。
  二、高校音乐欣赏课程教学发展路径的思考
  (一)以兴趣为导向,重视课堂导入设计。进行音乐欣赏课程教学,需要高度重视课堂导入设计问题,构建以兴趣为导向的高效课堂。提高学生学习兴 趣,是保障学生参与深度与学习效果的关键。而通过良好的课堂导入设计,有助于激发学生参与兴趣。以《十面埋伏》为例,教师可以先讲述楚汉之争的历史故事, 以历史人物及风云变幻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参与兴趣,引导学生感触与体会《十面埋伏》内涵,继而把握琵琶乐曲的表现形式与效果。
  (二)充分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性,采取差异化教学策略。在开展高校音乐欣赏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综合考虑学生的知识结构差异存在的客观性,充 分调查与分析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合理调整教学安排,针对不同欣赏水平的学生采取差异化教学策略,捕捉学生思维中的发光点,及时给予肯定与表扬。
  (三)基于音乐风格的多样化教学方式。为提高音乐欣赏课程教学质量,教师应充分研究课程内容,依据音乐欣赏的对象风格来选择相应的教学方式。 如在进行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欣赏课程时,教师可以选择体验式教学方式,即以深入参与及体验为主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参与主动性,提高师生互动深度。在 教学过程中,可以先播放音乐作品,唤起学生的内在情感因素,引导学生以文字或图像的方式来表达自身对音乐作品的看法与见解,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为提高学生 对音乐作品内涵的理解深度,教师可以选择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方式。教师依据课程内容与学习目标安排探究性主题,学生则在主题指导下进行相关资料搜集,不断 了解音乐作品背后的历史背景与文化内涵,拓展学生知识广度,提高学生音乐欣赏水平。此外,教师在教学中还可采取问题式引导教学方式。通过设置问题,以疑问 方式激发学生探索兴趣,引导学生通过学习与欣赏音乐作品找出问题的答案。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