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排球联赛是国内最顶级排球运动赛事,是展现中国女排顽强拼搏精神、传播拼搏精神和体育梦想的载体。为促进排球运动的发展、丰富校园文化建设,学习女排顽强拼搏精神,深圳大学与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女排共建2014—2015年中国排球联赛八一女排深圳大学主场。 八一女排代表了新中国排球发展的历史并取得了辉煌成绩,是迄今为止全国各支运动队中奥运会冠军、世界冠军人数最多的运动队。八一女排在深圳大学元平体育馆共进行了12场比赛,最终,时隔13年再度登上冠军领奖台。深圳大学八一女排主场的12场比赛,是体育文化盛宴,超过2000人次的学生志愿者投入主场工作,每场比赛有来自体育社团、各学院超过1200名学生为主队呐喊助威,在八一女排夺冠的时刻,共享夺冠的美好时光,体验汗水、泪水铸就金牌的艰辛过程,从而获得精神的熏陶与升华。 3)“奋斗的青春最美丽”主题的建设。 深圳大学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将体育精神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结合起来。“奋斗的青春最美丽”来源于共青团中央的青春励志文化活动。2014年由共青团中央王楠和中国乒乓球队来深圳大学进行主题为“奋斗的青春最美丽”的乒乓球推广活动,传播乒乓文化和乒乓精神,传递努力拼搏的正能量。参加此次活动的师生达到了2000人,国手们与师生进行了亲切交流。随后,“奋斗的青春最美丽”成为深圳大学体育文化建设的主题。 体育文化已成为校园文化的最具有活力、最具有互动性、最具有影响力的文化特质。 3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1)通过多方面对课程环境的优化配置,虽然可以从一定程度上促进人们自主锻炼行为的发生。但这些个体行为的选择与决策,依然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和易变性。如何建立体育课程与课程环境之间的衔接,通过体育课程与课程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共同促进学生体育锻炼的坚持性,依然需要进一步研究。 2)通过校园卡的体育专项经费的使用,可以积累学生大量的个体化的锻炼信息,通过大数据挖掘技术,可以获得学生锻炼的基本需求规律,同时,也可以发现参与锻炼很少的学生的结构。通过数据分析,可以有针对性地寻找问题的解决办法。 3)互联网+“约战系统”作为课程软环境的一种尝试,在互联网时代具有很好的适应性。作为一种衔接课内课外的竞赛载体,可以考虑举办校级、院级的新竞赛形式,充分发挥互联网+体育竞赛的功能,从而吸引更为众多的学生参加各种体育竞赛,也可以将学生可量化的体育锻炼纳入体育课程“过程性评价”,这将有利于促进学生参加课外体育锻炼。 【参考文献】 [1]刘海元.“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的沿革和落实思考[J].体育学刊,2010,17(4):43-44. [2]翁锡全,何晓龙,王香生,等.城市建筑环境对居民身体活动和健康的影响——运动与健康促进研究新领域[J].体育科学,2010,30(9):4-9. [3]陈佩杰,翁锡全,林文弢,等.体力活动促进型的建成环境研究:多学科、跨部门的共同行动[J].体育与科学,2014,35(1):22-23. [4]全明辉,何晓龙,庄洁,等.建成环境对上海市静态工作方式人群BMI的影响[J].体育学刊,2015,22(2):133-139. [5]周热娜,傅华,李洋,等.上海市某两所中学初中生体力活动环境影响因素分析[J].复旦学报:医学版,2013,40(2):197-198. [6]方敏.锻炼行为生态学模型的理论阐释及展望[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0,27(1):122-123 [7]施良方.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205. [8]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20-21. [9]龚建林.体育文化生态系统的结构与特性[J].体育学刊,2011,18(4):42-44. [10]王茜,苏世亮,马潇雅.社区健身环境对居民运动水平的影响机制及其公平性分析[J].湖北体育科技,2008,27(6):648-649. [11]谭建湘,周良君,陈华.国内公共体育场馆运营管理研究述评[J].体育学刊,2013,20(5):45-46. [12]杨亚琴,朱志萍.客户关系管理理念在高校体育场馆管理中的应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10):1335-1336. [13]郭鼎文,许斌,盖洋.广州大学城体育资源的共享和开发[J].体育学刊,2005,12(4):89-91. [14]段健芝,刘海元,彭健民,等.大学体育课程的有效配置(上)——基于课程环境的研究[J].体育学刊,2011,18(4):88-9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