⑷教学评价。对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效果进行验证,通过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两个因素来对混合式学习进行更科学、合理的评价。在对学习过程进行评价时,主要考虑在课堂上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程度、在活动中的表现,如参与分组讨论时是否提出问题以及在协作学习中完成任务的情况等,对学习结果的评价主要参考学习活动结束后提交作业的质量、平时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报告的数据、期末考试的成绩和参加程序设计竞赛的成绩等。 2.3构建班级学习共同体 为了实施混合式教学,需要提供课前、课后的师生交流平台,本项目利用本校提供的网络教学平台作为学生课前自主学习和课后知识巩固的交流平台,所有参与本门课程的任课教师和学生都可以申请加入到网络教学平台。任课教师主要解决学生在自学过程中或课后巩固知识时遇到的疑难问题;任课教师把录制好的教学视频、教学课件、课前练习等教学资源上传到教学平台网站,并在平台上发布教学计划和安排;学生按要求完成相应的课前学习任务,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可以通过平台的在线答疑模块与教师交流,也可以把问题发布到在线讨论模块上,以便于学生间交流。这样,任课教师、学生和网络教学平台就构成了班级学习共同体环境[10],如图4所示。 图4班级学习共同体环境 3教学效果验证 3.1教学效果评价方案设计 首先需要对教学过程中的数据进行采集,例如学生提出问题的次数、回答问题的次数、不同章节的阶段性测验成绩、平时作业和实验报告成绩、学生对翻转课堂教学的看法的问卷调查等。 根据采集的数据,将实施混合式教学的班级与传统教学模式的班级进行对比,对期末考试成绩的各项指标进行评价;对学生的时间管理能力、应用学习辅助手段的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创新性、学习主动性等进行能力评价;综合对比后,总结出混合式教学与传统教学的优缺点,对混合式教学的教学设计和具体实施进行相应的改进。 3.2教学效果情况分析 在本年度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中,对14级网络1班(以下简称14网1)采用了混合式教学模式,对14级计算机2班(以下简称14计2)采用了传统的教学模式。 在混合式教学实践过程中,学生对这种教学模式感到很新奇,也非常感兴趣,课堂上积极参与问题的讨论和对其他小组的评析,课前不够主动学习的情况也有了非常大的改善。下面对两个班的考试成绩和问卷调查情况进行统计与分析。 ⑴考试成绩情况对比 对14网1和14计2班“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考试成绩进行对比,其中成绩情况如表1,成绩等级情况如表2。 从表1的成绩对比可以看出,及格率、最高分、最低分和平均分等指标,14网1比14计2班都要更好。 从表2的成绩等级对比可以看出,按照五分制来计算,14网1在优秀、良好、中等和及格的人数都优于14计2,而不及格的人数14计2比14网1更多。 ⑵学生问卷调查情况分析 在课程结束之后,对14网1班学生的不同能力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如表3所示。 由调查结果可知,在进行混合式教学之后,绝大多数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都有了很大提高,部分学生的时间管理能力和学习主动性也有很大提高。大多数学生认为自己的各项能力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只有极少数学生认为自己的能力没有提高。 4结束语 本学期对14网1班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进行混合式教学,通过与传统教学的14计2的考试成绩进行对比和课后调查问卷的结果分析,我们认为基于MOOC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是可行的、有效的。接下来,将扩大实践班级,并对其他程序设计类课程进行混合式教学,逐步提高程序设计类课程的教学质量并提高学生的各项能力。 【参考文献】 [1]王之元,易晓东,李姗姗等.面向MOOC的程序设计语言课程教学设计[J].计算机教育,2014.2:55-58 [2]李征宇,化美艳.Mooc的特点及其对传统高等教育的影响[J].软件导刊,2014.1:17-18 [3]茅育青,杨小洪.基于混合式学习的教学行为链之构建[J].远程教育杂志,2015.2:38-45 [4]刘继斌,赵晓宇等.MOOC对我国大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启示[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3.36(4):7-9 [5]谢莹,解继丽.MOOC革命:在线教育的发展对传统大学的冲击与影响[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4.29(1):62-64 [6]伍民友,过敏意.论MOOC及未来教育趋势[J].计算机教育,2013.20:5-8 [7]王颖,张金磊等.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典型项目特征分析及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4:67-73 [8]沈珺.MOOC课程与开放大学在线课程对比研究[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30(6):23-25 [9]白文倩,李文昊等.基于资源的混合式学习的教学设计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1.21(4):42-43 [10]何文涛.翻转课堂及其教学实践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4:21-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