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教育论文 >

传统文化视角下青少年道德教育的活化和链接(2)

时间:2016-01-15 09:17 点击:
(二)搭建多元平台,用传统文化营造良好的青少年道德教育环境 青少年道德教育会受到多元环境的影响。学校的教育是重要的,家庭的熏陶是不可忽视的,环境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社会的锤炼是最终得以成就的关键[14]为

  (二)搭建多元平台,用传统文化营造良好的青少年道德教育环境
  青少年道德教育会受到多元环境的影响。"学校的教育是重要的,家庭的熏陶是不可忽视的,环境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社会的锤炼是最终得以成就的关键"[14]为此,加强青少年道德教育,用传统文化营造良好的青少年道德教育环境,教育平台创建甚为关键。首先,创设情感沟通桥梁,助力青少年道德成长。"重情"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德育思想的重要特征,也是现代德育的重要要求。富有情感的德育,不仅是对传统文化德育思想的传承,也是激活现代青少年德育的重要方式。其次,以榜样树立为突破口,不断拓展青少年道德教育的渠道。"身正师范"一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优良内容。当前,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宣传身边的优秀人物,使青少年感受到道德教育的亲切感和感召力。再次,创建家庭、社会、学校共同参与的网格化教育平台。家庭是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基础,亦是第一课堂,学校是青少年道德教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社会是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延伸亦是他们的实践场域。对青少年开展道德教育,是社会、学校和家庭共同的责任,必须整合各方的教育资源。而现实中这三方面的教育常常相脱节,青少年在学校、家庭中听到的,与他们在社会上感受的完全不一致。教育的断裂导致青少年常无所适从。让传统文化进社区、进家庭,借助各个行政职能部门、媒体、每个家庭的力量合力开展青少年道德教育。最后,利用网络技术和新媒体,营造立体化、体验式的教育氛围。在现代化进程中,科技不仅改变着人类的生活,同时也提高了人类对知识传递和文化传播的心理阙域值。在此背景下,传统相对单一、枯燥的平面化德育理念已无法适应时代的需求,平等、参与、灵活多样的立体化德育才更有实效性。。立体化德育是相对于平面化德育而提出的概念,是一种全方位、多渠道、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生动、形象、丰富、真切的德育。简言之,就是一种追求真情实感的德育。"[15]目前,借助于信息技术和新媒体,传统文化道德教育的载体和平台大大拓宽。现代新媒体手段的广泛运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文化道德教育方式刻板化的形象,也唤起青少年的部分兴趣。未来我们可以通过整合网络技术和新媒体平台,不断打造全方位的真情实感式、体验式的自我教育氛围。
  (三)创新教育方法,用传统文化提升青少年道德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忽视青少年心理发展特点和时代需求的教育套路,缺乏灵动性,常给人以压抑感,会使青少年产生逆反心理,难以唤醒青少年的主动意识。为此,我们急需创新青少年道德教育工作的方式方法,改变单调、乏味的传统道德教育模式,传统文化的引人恰好可以改变传统思想道德教育的空洞感、无力感。传统文化的渗透,传统文化与青少年道德教育的有效链接,可以利用多种教育手段,通过各种课外主题活动,使学生受到立体化的教育熏陶。要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学术、科技、体育、艺术和娱乐活动,把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寓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要善于结合传统节庆日、重大事件和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等,开展特色鲜明、吸引力强的主题教育活动。另外,可以开辟更广阔的校内外实践场所,让传统文化走进宿舍、走进社区、走进工厂等。通过实践场所的开辟,实践机会的创造,实现青少年道德教育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不断拉近青少年对传统文化道德理念的亲近感,让学生在接受传统文化的过程潜移默化的受到道德教育。
  (四)重视师资培养,用传统文化提高青少年道德教育工作者的人文素质
  针对立足于传统文化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弘扬,习近平同志提出了"四个讲清楚"的基本方法:"宣传阐释中国特色,要讲清楚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其发展道路必然有着自己的特色;讲清楚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有着深厚历史渊源和广泛现实基础。"16]"四个讲清楚"是当前开展传统文化道德教育的重要指南。要做到"四个讲清楚",需要一批具有高尚师德和深厚传统文化底蕴的教育工作者。当前,我们要切实加强教育工作者的师德建设,加大传统文化、实施师德师风的专项教育培训力度,通过不断培养和培训,解决传统文化德育教育力量不足的问题,不断提高教育工作者的德育教育水平。
  【参考文献】
  [1]李学勤.十三经注疏整理本[Z].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1859.
  [2]张岱年.文化与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8.21.
  [3]加塞尔.什么是哲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4.124-125.
  [4]牟钟鉴.积极参与中华文化传承的大业J].孔子研究,2014,(2).
  [5]夏榆.哲学家汤一介:给中华文化一个恰当的定位J].南方人物周刊,2005(16).
  [6][7]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N].人民日报,2014-02-26.
  [8]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EB/OL].http:〃www.chinanews.com/gn/2013/03-17/4650054.shtml.
  [9]列宁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608.
  [10]史少博.民族精神的传统文化底蕴J].理论学刊,2003(3).
  [11]陈继红,王易.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论域、问题与趋向[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3(11).
  [12]孟万金.继承与超越:中国传统德育的现代化[J].高等教育研究1996(3).
  [13]秦海地.用优秀传统文化强化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河北省衡水市第二中学思想道德建设之路[N].中国青年报,2012-12-11.
  [14]戴木才.论德性养成教育[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0(3).
  [15]秦自强.大力推进高校德育立体化工程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4,(8).
  [16]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努力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N].人民日报,2013-08-21
  [17][2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222.
  [2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十五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926-927.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