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教育论文 >

构建中外合作办学评估制度的基本依据与原则

时间:2016-01-08 09:11 点击:
【论文摘要】推进评估制度建设是中外合作办学发展进入质量提升新阶段的现实选择。中外合作办学应立足现实,把握自身的特点,建立适应自身发展的基本评估制度,切实提升中外合作办学评估质量,并不断完善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保障体系,从而提高中外合作办学水平
  【论文摘要】推进评估制度建设是中外合作办学发展进入质量提升新阶段的现实选择。中外合作办学应立足现实,把握自身的特点,建立适应自身发展的基本评估制度,切实提升中外合作办学评估质量,并不断完善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保障体系,从而提高中外合作办学水平,真正达到中外合作办学的目的。构建评估制度的基本依据是中外合作办学的特殊性,包括课程体系、教师群体、学生群体、教学方法等。构建中外合作办学评估制度,应坚持分类推进、主体性、针对性以及以"我"为主原则。
  【论文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评估制度;中外合作办学质量
  中外合作办学评估制度是教育行政部门或经过教育行政部门认可的社会组织,按照一定的标准、方法和程序,对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项目的办学条件、办学水平、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等方面进行的综合性考核和评价制度。评估制度建设是以一定的理念为基础而构建的一套规则体系,包括理念系统建设、指标体系建设、组织系统建设、运行机制建设等。由于起步晚,时间短,理论准备不足,我国中外合作办学评估制度尚未建立。截至2015年9月,全国经审批机关批准设立或举办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项目已有2088家。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中外合作办学已进人质量提升的新阶段,其战略重点正在由规模扩大、外延发展向质量提升、内涵建设转移。以提高中外合作办学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按照"管办评分离"的要求,创新评估理念,建立规范高效的评估组织系统及其运行机制,推进评估制度建设是中外合作办学发展进人质量提升新阶段的现实选择。
  一、构建中外合作办学评估制度的基本依据
  中外合作办学应立足现实,把握中外合作办学的特点,建立适应自身发展的基本评估制度。中外合作办学的特殊性在于"外"与"合作"。"外"与"合作"指向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通过中外双方实质性合作,促进我国高校自身能力建设。"外"与"合作"的特殊性体现在课程与教学过程的四个方面。
  (一)课程体系的特殊性
  中外合作办学的课程主要由"中方开设课程"、"共同开发课程"和"引进外方课程"三部分构成。其中,"共同开发课程"指课程大纲、教辅资料、试卷等由双方共同商定,该课程的任课教师须由双方共同认可;"引进外方课程"指课程大纲、教辅资料、试卷等均由外方提供,教师由外方派遣。中外合作办学课程的特殊性,取决于中外合作办学宗旨和目标的特殊性。首先,外方课程是引进的国外教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包括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非中外合作办学专业中也有引进外方课程的情况,而且除了传统的面授之外,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也带动了网络公开课的发展与推广,例如近一两年来涌现的MOOCs。与这些课程相比较,中外合作办学引进的外方课程在数量上有严格的要求,而且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也十分重要。其次,"共同开发课程"是中外双方高校的外籍教师或学科专家共同开发和设计的课程,以实现中外双方开展实质性合作的要求。这一特点存在于当前很多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中,而且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二)教师群体的特殊性
  外籍教师是中外合作办学引进教育资源的核心要素。中外合作办学外籍教师群体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国家层面对其数量和质量明确的规定性上。例如,《中外合作办学条例》规定,。中外合作办学机构聘任的外籍教师和外籍管理人员,应当具备学士以上学位和相应的职业证书,并具有2年以上教育、教学经验"[1];《教育部关于当前中外合作办学若干问题的意见》特别强调要加强采用"双校园"办学模式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管理,明确指出"外国教育机构教师担负的专业核心课程的门数和教学时数应当占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全部课程和全部教学时数的三分之一以上。以该外国教育机构名义在国际上招聘的教师,其水平应当获得外国教育机构和中国教育机构的认可。"中方教师群体的特殊性同样值得关注。从师资来源看,大多数机构、项目的中方教师来源于其中方母体高校的相关专业,相较于非中外合作办学学院、专业而言,它们的师资队伍相对不固定;从能力要求看,为了实现中外方教师之间的协作以及更好营造国际化教学氛围,很多机构、项目要求中方教师除了具备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外,还应具备较高的英语水平,为双语教学、与外教联合授课、与外教交流协作提供保证。
  (三)学生群体的特殊性
  中外合作办学的学生群体具有特殊性。学生大多来自富裕家庭,在物质上的优越感比较突出,高额的学费抬高了学生对大学生活的期望值,张扬的个性也多少与其所处的家庭经济条件有关。在这一群体中,学生的综合素质与社会化程度参差不齐,个体差异悬殊。一方面,优越的家庭经济条件给学生创造了接受良好教育、培养兴趣特长的机会,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也为中外合作办学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形成提供了一定的条件,一些学生见识较多,乐于参加各种社团活动;另一方面,良好的家庭物质条件和较高的家庭经济地位,也可能使学生形成故步自封、不求上进、自我封闭的个性特点,甚至可能出现"富二代"、富三代"所特有的一些心理特点。
  (四)教学方法的特殊性
  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项目采用的教学方法多为现在西方大学普遍采用的研究性教学法和小班化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教师综合运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课题研究等方法,启发学生思考和探索,鼓励和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造能力。一方面,外籍教师将其在外方母体学校的教学方法带到中国的课堂中来;另一方面,中方教师通过出国培训、联合授课、课堂观摩、课下交流等方式,也能够掌握并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因此,中外合作办学教学方法的特殊性是由教学目标以及教师群体的素质决定的;学生群体的活跃性、小班化的教学条件也给教学方法特殊性的实现提供了可能。
  二、构建中外合作办学评估制度的基本原则
  构建中外合作办学评估制度,必须有可以遵循的基本原则,这些基本原则实质上是处理评估过程基本关系的准则。笔者认为,中外合作办学评估的基本关系有四个方面,即不同类型中外合作办学之间的关系,评估机构与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项目的关系,中外合作办学评估与我国普通高校教学水平评估之间的关系,国内外评估机构之间的关系。与上述四个关系相对应,构建中外合作办学评估制度应坚持分类推进原则、主体性原则、针对性原则以及以"我"为主原则。
  (一)分类推进原则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