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教育论文 >

抗战教育的历史贡献与深远启示--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下篇)(2)

时间:2021-05-14 16:00 点击:
我们要弘扬兴学强国的抗战教育精神。在国难当头之时,人民在雪耻强国、学成报国的信念激励下,在炮火中组建西南联大、西北联大、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等,体现出兴学强国的精神风骨。抗大秉承一面作战,一面生产,一面

  我们要弘扬兴学强国的抗战教育精神。在国难当头之时,人民在雪耻强国、学成报国的信念激励下,在炮火中组建西南联大、西北联大、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等,体现出兴学强国的精神风骨。抗大秉承一面作战,一面生产,一面学习,一面做群众工作的"四个一面"办校方针,培养出十多万名德才兼备的干部,为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强大的人才基础。
  我们要弘扬不屈不挠的抗战教育精神。正如抗战时期西南联大校歌所写的,"千秋耻,终当雪。中兴业,须人杰"。在民族危难之时,学校不再是封闭的"象牙塔",许多爱国青年投笔从戎,踊跃参军,挺身卫国。西南联大在长沙临时大学时期,据当时校方记录,每100名学生中就有14名学生投笔从戎,其中还有牺牲的烈士,而在后来的"国立西南联大抗战以来从军学生题名"上,列名者832人。此外,各地革命青年和知识分子奔赴延安,寻求抗日救国的真理,在抗战最艰难的敌后,坚持在斗争中学习,为民族解放事业奋斗。
  我们要弘扬和衷共济的抗战教育精神。西南联大刚成立时,曾商定常委会主席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三校校长轮流担任,一年一轮,张伯苓将权力委托梅贻琦,蒋梦麟也以兼任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主席,并着手《西潮》等著作的撰写为由,将权力让给梅贻琦,三位校长的精诚合作与相互信任,才使西南联大成绩斐然。1938年10月,为躲避敌机轰炸,华罗庚一家迁往昆明,无处落身,闻一多伸出了援助之手,邀请华罗庚与其同住,共渡难关。西南联大在滇八年,三校精诚团结,克服矛盾,求大同存小异,始终立足大局,谋求长远发展,这是抗战时期团结精神的一个缩影。
  我们要弘扬勇于创新的抗战教育精神。抗战时期,共产党提出改造旧教育,建立和发展与抗日根据地的政治、经济相适应的教育,提出首先必须实行"抗日的教育政策",改变教育的旧制度、旧课程,实行以抗日救国为目标的新制度、新课程。创设并扩大增强各种干部学校,培养大批的抗日干部;广泛发展民众教育,组织各种补习学校、识字运动、戏剧运动、歌咏运动、体育运动,创办地方通俗报纸,提高人民的民族文化与民族觉悟。其次,开辟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相配合,形式多样灵活的教育格局,是人民战时教育的独特创举。徐特立主张"劳力与劳心并进,手和脑并用"[15]。依靠自力更生、创新办学的开拓精神,开辟在战时之乱、危难之际坚持办教育、办好教育的新道路,是抗战教育精神的独有特色。
  我们要弘扬艰苦创业的抗战教育精神。抗战时期的学校学习和生活条件很差,只能是因陋就简、勉强维持。校舍一般借用祠堂、庙宇和空旷柴房,再添盖若干茅草房,作为教室或宿舍。西南联大迁到昆明后,师生生活艰苦,教授的薪水发放不足,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他们或外出兼职,或凭借技艺挣钱,摆地摊、卖文稿,甚至变卖家产、古画等资助学生,想方设法创造条件,保证教学科研顺利进行。抗大校舍更为简陋,教室墙上涂块墨漆做黑板,座位大都为土砖,课桌也是在两座土台上搭块木板。正如毛泽东所说"我们创办红大、抗大的时候,要教员,没有,要房子,没有,要教材,没有,要经费,没有,怎么办?就是'艰苦奋斗',要有这种精神"[16]。
  抗战教育精神对当前教育的改革发展有着重要启示。强国先强教,我们要在任何情况下决不放松教育,确保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要充分发挥教育的多重功能,加强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意识的教育;要探索多种形式的办学机制,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努力培养国家建设和民族复兴的栋梁之材。
  【参考文献】
  [1][2][3]毛泽东.论新阶段[A].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1936-1938)(第十一册)[C].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617、616、616.
  [4][10]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26,511.
  [5][12]教育部教育年鉴编纂委员会.第二次教育年鉴[Z].上海:商务印书馆,1948.9、.
  [6][9]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陶行知教育文选[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252、97.
  [7]易鑫,等.东北大学:白山黑水不屈魂[N].教育报,2015-07-16.
  [8]埃德加o斯诺.西行漫记[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5.247.
  [11]余子侠,冉春.近代西部教育开发史--以抗日战争时期为重心[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409.
  [13][14]董纯才,等.革命根据地教育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1.35、472.
  [15]徐特立教育文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258.
  [16]舒云.毛泽东写给抗大的十九件手迹J].党史博览,2015(7).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