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父母接受了高等教育会显著提高 子女个人教育收益中的文凭效应。从表2 "回归(7) "的结果上看,与那些父母没有接 受高等教育的人的收人相比,父母接受过高 等教育的人的收人要显著高出20.7%。所有 的交叉项系数均大于零,高中、专科、本科阶 段的教育文凭与父母高等教育的交叉项系数 显著。相对于父母未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而 言,父母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的初中、高中、 专科、本科、硕士的文凭效应分别高出 16.1%、17.9%、14.2%、27.5%、27.1%,表明父母 辈的高等教育经历能够加强子女的文凭效 应。其原因在于,一方面,接受过高等教育的 父母易于给子女提供较好的学习环境,结合 子女自身的性格、爱好、能力等特点指导子女 选择更为适合的专业学科及就业方向,实现 子女专业知识与就职岗位的适切匹配,充分 发挥文凭的价值。另一方面,接受过高等教 育的父母相对于未接受过高等教育的父母而 言,拥有地位更高的社会活动网络,在推荐子 女就业过程中就"顺带"发送出子女能力的信 号,帮助子女获取更好的就业岗位及发展机 会,因而提高了子女的文凭效应。 (四)劳动力市场分割与家庭资本对文 凭效应的交互影响 在分析不同劳动力市场下家庭资本对个 人教育收益中文凭效应的影响之前,我们对 相关变量进行技术处理。将家庭资本的两个 代理变量,即父母单位类型(党政机关、非党 政机关)、父母教育程度(接受高等教育、未接 受高等教育)合成为一个综合代理变量/,即 若父母一方在党政机关工作或接受了高等教 育被定义为"高家庭资本",若父母均在非党 政机关工作且未接受高等教育被定义为"低 家庭资本",以"低家庭资本"为参照组。将此 综合代理变量加人模型(4)中,可分析家庭资 本对个人教育收益中文凭效应的影响,结果 如表2"回归(8)"所示。家庭资本显著提高 个人收人,家庭资本高的人的收人比家庭资 本低的人的收人要高出79.1% ;交叉项系数均 显著小于零,家庭资本高的人的初中、高中、 专科、本科、硕士的文凭效应要比家庭资本低 的人分别低出 45.2%、42.4%、42%、35%、 38.2%。因为家庭资本能够帮助子女快速高 效获取就业信息并进人较高收人岗位工作, 子女获得的教育文凭所产生的效应相对较 低。然而,父母所在单位类型与父母是否接 受过高等教育对个人教育收益中的文凭效应 的作用方向并非一致。父母在党政机关工作 可正面帮助子女就业及职业收人,相对降低 了子女的文凭功能;但父母接受了高等教育 反而让子女的文凭效应更高。 由表3 "回归(9) "可知,从性别上看,交 叉项系数除初中外均为负数,其中本科层次 的交叉项系数为高度显著。这表明,相对于 女性而言,家庭资本在男性就业及收人增长 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更大,从而带来了男性的 文凭效应变小,在高中、专科、本科、硕士阶段 的文凭效应中,男性比女性分别低出14%、 8.4%、29.2%、15.8%。由此判断,在劳动力市 场性别分割下,家庭资本对文凭效应的影响 存在着差异。从工作部门上看,表3"回归 (10)"显示,交叉项系数除高中外均为负数, 且专科和本科层次的交叉项系数是显著的。 这表明,在公共部门中,高的家庭资本会进一 步降低教育文凭的作用,其中,专科、本科、硕 士阶段的教育文凭效应分别降低了 22.3%、 19.3%、26.6%。可以判断,在劳动力市场部门 分割下,家庭资本对个人教育收益中文凭效 应的影响不一致。再从工作单位所在地区上 看,表3"回归(11)"表明,在东部,基础教育 层次的交叉项系数均小于零,且初中的交叉 项系数是显著的,初中和高中阶段的教育文 凭效应分别降低35.7%和1.2%;高等教育层 次的交叉项系数均大于零,且硕士层次的交 叉项系数是显著的,专科、本科、硕士阶段的 教育文凭效应分别增长了 17.7%、17.5%、 31.7%。我们判断,在劳动力市场地区分割 下,家庭资本对个人教育收益中文凭效应的 影响,在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阶段中不同。 进一步分析表明,在东部就业及职业发展中, 对于仅有基础教育文凭的人而言,家庭资本 与教育文凭呈"替代效应";对于拥有高等教 育文凭的人而言,家庭资本与教育文凭呈"互 补效应",继而使高等教育的文凭效应增大。 原因主要来自受教育的层级结构与劳动力市 场结构的匹配。仅具基础教育文凭的人只能 进人次要劳动力市场,在那里,教育文凭的价 值不大;拥有高等教育文凭的人更多的是进 人主要劳动力市场,尤其是在经济发达的东 部地区,那里的市场化程度高,竞争激烈,仅 凭家庭资本难以顺利就业及发展,个人能力 的价值也很大,从而需要用"可以传送能力信 号的教育文凭"来证明自己的价值。然而,中 部地区的上述交叉项系数均不显著的数据结 果表明,家庭资本对个人工作寻找及职业发 展的作用在中部与西部地区无明显差异。 五、结论与讨论 (一)研究结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