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教育论文 >

积极职业教育范式的基本理念与建构策略(上篇)

时间:2015-11-20 09:10 点击:
【论文摘要】积极职业教育是以积极、和谐和发展为取向,有目的、有计划地增进职校学生素质与幸福感的现代职业教育理论和实践体系。积极职业教育是积极心理学、积极心理治疗、积极心理教育、积极教育、现代职业教育等综合影响的一种新型教育范式,具有坚实的
  【论文摘要】积极职业教育是以积极、和谐和发展为取向,有目的、有计划地增进职校学生素质与幸福感的现代职业教育理论和实践体系。积极职业教育是积极心理学、积极心理治疗、积极心理教育、积极教育、现代职业教育等综合影响的一种新型教育范式,具有坚实的思想渊源、理论基础与实践依据。推进积极职业教育,就是为中国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资鉴,为职校学生幸福人生奠基,科学建构职业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积极范式,引领和加快现代职业教育的创新发展。追寻积极职业教育范式,要积极认识和理性看待职校学生、职业教育与职校学生心理发展的关系,树立人性化的教育价值观、人本化的教育过程观和人格化的教育评价观。全方位育人的系统工程、模式建构的创新过程和追求卓越的发展进程是建构积极职业教育范式的基本策略。
  【论文关键词积极职业教育;范式;教育理念;建构策略
  积极职业教育范式是一种现代职业教育的指导思想和建设理念,是一种科学的职业教育思潮和系统的职业教育模式。追寻积极职业教育,就是要为中国职教改革创新资鉴,为职校学生幸福人生奠基,建构中国职业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积极范式。那么,积极职业教育范式的理论基础与实践依据是什么?其基本理念和行动主张有哪些?如何科学建构积极职业教育范式?本文试图对这三个问题做初步的探讨与回答。
  ―、积极职业教育范式的思想渊源
  积极职业教育就是根据职业教育对象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以人的向善性为价值取向,运用积极的内容、方法和手段,从正面发展和培养个体的积极心理状态、品质与人格,促进个体身心全面和谐与职业素质发展的职业教育活动。从积极职业教育范式的基本内涵,追溯其心理学、教育学的渊源,可以清晰地看到,积极职业教育是在继承和借鉴积极心理学、积极心理治疗、积极心理教育、积极教育和现代职业教育诸方面思想和实践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具有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和坚实的理论基础。
  (一)积极心理学的专业视角
  积极心理学最早在1954年出现于马斯洛的《动机与人格》一书中,但直到美国心理学家马丁赛利格曼在1998年美国心理学会年度大会上明确提出把建立积极心理学作为自己任职内的一大任务,积极心理学才开始受到广泛的关注。积极心理学将心理学的研究关注点放在心理健康和良好的心理状态方面,是一门旨在促进个人、群体和整个社会发展完善和自我实现的科学。[1]其强调心理学不仅要帮助那些处于某种"逆境"条件下的人们知道如何求得生存并得到良好的发展,更要帮助那些处于正常环境条件下的普通人学会怎样建立起有尊严、高质量的社会生活和个人生活。积极心理学运动的兴起,为创立积极职业教育提供了直接的思想动力。
  (二)积极心理治疗的人性假设
  积极心理治疗是由德国著名心理治疗专家诺斯拉特o佩塞施基安教授1969年创立,已经发展成为既有较为完整的理论基础又有明确治疗方法的范式。与从疾病出发、把患者看成是疾病载体的传统的心理治疗有所不同,积极心理治疗从人的发展的可能性和能力出发,强调每个人天赋的潜能在解决心理问题中的重要性。积极心理治疗中的"积极",是说治疗并非以消除病人身上现有的紊乱为准,而是首先在于努力发现、发掘和发动当事人或来访者存在的种种能力和自助潜力。[2]与传统心理治疗相比,积极心理治疗具有鲜明的个性特色,表现出跨文化研究、积极型视角、整合化理念、人性化原则、自助式疗法和社会化效应等特点。积极心理治疗范式具有反传统的学科发展意义、实践创新意义和社会建构意义,为当今心理治疗发展开辟了新的方向和途径。积极心理治疗拓展和丰富了积极职业教育的内涵,为创立积极职业教育范式奠定了合理的人性假设。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