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易于公众理解和接受 高校在设置选考科目时,还需考虑的一个原则是要易于公众理解和接受,避免造成公众误解。不同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不同,招生时面临的实际情况也不同,因而即使是高校间的相似专业,设置的选考科目要求也可能不一致。这种情况的出现可能会使得考生、家长及大众产生混淆。例如,对于大学的化学专业来说,中学生的物理基础相对化学而言,反而更加重要。一方面是因为大学化学的学习研究中物理知识必不可少,而化学专业的学生在大学用于学习物理知识的时间相对较少;另_方面是中学化学和大学化学之间缺乏过渡性②化学专业的学生进入大学后会长期学习大学化学的知识,可以弥补中学化学的基础。所以只从大学化学专业的角度看,选考科目更倾向于"物理"。然而,若高校只设置"物理"作为选考科目要求,会给公众造成_定误解。所以建议大学的化学专业在指定选考科目要求时,至少同时将"化学"作为其中_个选考科目要求。综上,高校在设置专业要求时,需充分考虑上述情况,并做出相应解释,避免造成公众误解。 三、高校选考科目的制定 高校在制定选考科目要求时,除考虑到上述原则外,还会考虑招生时的生源竞争、选拔效率等情况。在实际操作时,我们结合清华大学多年招生经验,以及清华对各招生专业提出的选考科目要求,总结出以下几点需要注意的方面。 (一)有明显单一科目属性的专业应强调科目相关性,设置单一选考科目要求 根据上海、浙江分别公布的实施意见,选考科目的满分分别是上海70分、浙江100分;比例分别是上海1%、浙江5%。按考生人数估算,试点省市选考科目的单科满分人数约为3000人。这对清华大学等各高水平高校在浙江、上海的招生计划而言,生源数量显然是充足的。因此,建议有明显单一科目属性的专业在设置选考科目要求时,首先考虑自身的学科特点和人才培养需求,强调科目相关性,只设置最相关的_个科目作为报考条件,以更具针对性的锁定目标生源,提高选拔效率。例如:物理学指定选考"物理"科目,化学指定选考"化学"科目,土木工程指定选考"物理"等。 (二)有多个科目属性的专业尽量区分相关科目的主次关系,将主科目属性设为选考要求对于交叉类学科,情况变得比较复杂。这类学科往往具有多个科目属性,也往往要求学生具有多个科目的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但新高考改革方案中,为了让学生的选择权最大化,强制选考科目之间是"或"的关系,而不是"与"的关系,这种强制关系使得高校制定的选考科目与交叉类学科所要求的选考科目之间难以匹配,高校交叉类学科的人才培养需求难以满足,因此,高校只能退而求其次,有多个科目属性的专业尽量区分相关科目的主次关系,将主科目属性设为选考要求。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市的高考改革方案中允许高校设置优先录取条件,这给高校交叉类学科的选考科目设置留有了空间,使得高校可将专业的主科目属性作为指定选考科目,而将其他相关科目属性作为优先录取条件。例如:清华大学的机械工程学院下设的机械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能源与动力工程等专业具有一定的交叉性,它一般同时要求考生具备物理知识和化学知识,有时也需具备_定的生物知识。而在这几个科目属性里面,相关专业的教授们普遍认为物理属性是最重要的,其他的相对次要。此时我们可设置选考科目要求为"物理",而将同时选考"化学"作为优先录取条件;航空航天工程等专业也有类似情况。但是在浙江省制定的改革方案中,并不涉及选考科目之间的优先录取条件,高校无法采用与上海相同的科目设置,其交叉学科的学生培养等环节将受到冲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