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教育论文 >

普通高中新课程实施中的异化现象令人担忧(下篇)(3)

时间:2015-11-04 10:20 点击: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管理通过国家、地方和学校来实施,其三级管理主体有明确的权责,统筹多种改革角色的力量,进行各个层面的课程开发和管理《纲要》对不同层级课程管理职能部门的职责和权限、内容和任务都作了明确的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管理通过国家、地方和学校来实施,其三级管理主体有明确的权责,统筹多种改革角色的力量,进行各个层面的课程开发和管理《纲要》对不同层级课程管理职能部门的职责和权限、内容和任务都作了明确的规定,形成了既互相联系又有所侧重的三级课程管理体系。
  学校在课程实施中的职责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实施国家课程,学校以《纲要》基本精神为指导思想,从自身实际出发,将国家层面上设计和制定的具有共性要求的书面的学习经验,转变成符合本校学生特征、适应学生发展需求的实践的学习体验。二是实施学校课程,学校根据当地可供开发的教学资源的实际情况,结合本校和当地开发教学资源的能力、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发展需求,开发(或选用)、实施适合本校的课程。三是建设课程资源,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为课程建设服务,为教师发展服务,为学生发展服务。四是探索评价方法。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满足学生个性需要的科学评价体系,发挥评价的育人功能,促进学生成长的可持续;建立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保障性评价体系,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建立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形成课程不断革新的机制。
  角色决定职责和任务。出现"学校课程滥设"这类情况,除了科研观有误外,也是由于学校对自身在课程建设中的定位不准、认识混乱,造成了角色越位。科学定位学校在课程实施中的角色、理顺关系、明确职责,有利于规范、科学地深入实施新课程。
  (五)功利性教育观的摒弃
  教育观是_个比较复杂的概念,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教育观是人们对教育系统的理性认识,狭义的教育观是对教育基本问题的认识和看法。从普通高中课程实施的维度来观照的教育观,应该是狭义的教育观。教育的基本问题包括教育是什么的问题、教育的作用问题、怎样发挥教育作用的问题和教育作用的结果问题,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就形成了教育本质观、教育价值观、教育实践观和教育质量观9,从而构成了狭义教育观的基本内涵。
  坚守科学的教育观首先要准确把握教育本质是什么,教育本质的问题是教育观的核心问题,它决定着教育基本问题的逻辑起点和教育实践的基本走向,对教育本质的认识不科学,必然导致教育观偏离教育本质。从本质上讲,教育是一个动态的社会过程,它的目的是培养人,它的价值在于促进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和谐统一,通过教育实践把受教育者培养成具有主体性特征的人,即具有高度自觉性的人。9其次,准确认识和把握教育基本问题的逻辑关系,用科学的教育本质观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教育价值观、教育实践观和教育质量观去指导教育实践。普通高中教育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必然要围绕培养人这一核心要素来进行,教育实践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坚持课改精神、规范实施课程,实现知识与文化的结合、读书与做人的结合、学习与成长的结合,达到受教育者全面发展的目的。
  从伦理学的角度观之,教育的基本前提是人性之善,教育的目的是追求、培育人性之善,教育人文精神的逻辑起点是人性之善。10教育观决定教育行为,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种种怪象,归根结底是功利性的教育观在作祟,将本质上是培养人的社会过程的教育异化为以教科书为中心、以应试为导向、以高考为终极目标的知识教育,于是就出现了上文提及的必修课不能开齐"三有三无"等现象。需要指出的是,教育作为培养人的社会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功利,但是这种功利是正当的功利而不是异化了的功利,更不是急功近利。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