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莱亚谷中学(LeaValleySchoo》为例:该校是一所综合中学,其第四学段的课程体系采取了"拼盘式课程"模式,课程模块包含必修课、必选课、"任选课1"和"任选课2"四种类型,其中必修课、必选课和"任选课1"为普通教育课程,"任选课2"为职业课程(见表3)。学生具有较大的自主选课权,既可以专注于普通教育课程,又可以选择兼修普通与职业教育课程,构建专属于自己的课程体系。
4.普/职学校课程资源共享
英国高中的普职课程融通并不限于校内,_些学校还构建起伙伴关系,进行普/职课程资源共享,分享各自的优势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课程选择。例如,作为一所综合中学,切斯社区中学在开设职业课程方面并不具备职业高中的优势,因此,该校选择与临近的一所美发学校共同开设"发型设计证书课程"("资格与证书框架"中的第1/2级,共享美发学校的教学设备、场地与师资,为本校选修职业教育课程的学生提供优质教学资源。
二、证书:英国高中教育普职融通的制度支撑
在英国,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政府逐步建立起了一套覆盖普通与职业教育的国家教育证书体系,成为高中阶段教育普职融通的制度保障。该体系兼顾学生的兴趣与职业发展需求,保持普通与职业教育证书的融通性,为学生跨越普/职进行转学与升学创造了有利条件。英国国家教育证书体系的形成过程如下:1986年,政府首次推行"国家职业证书"(NVQ),初步形成了系统化的国家职业证书体系;1992年开始推行"普通国家职业证书"(GNVQ,与"国家职业证书"体系并行,以促进职业教育领域学历教育与在职培训的均衡发展;1997年,"国家证书框架"(NQ0的推行将职业与普通教育证书纳入同_体系内,促进了两类证书之间的融通;此后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与调整,英国政府于2011年10月推出了"资格与学分框架",取代了先前的"国家证书框架",成为当前英国普通与职业教育证书体系的基本框架。
由表4与表5可知,资格与学分框架"将各级各类普通与职业教育证书纳入同一框架内,在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证书间建立起了__对应的关系,促进了证书间的互认与转换。该框架在普职融通方面具有以下两大特点:
第1,相同级别的普通与职业教育证书具有水平上的对等性。在升学时,学生所获得的同等级普/职教育证书往往能够互通使用。以大学申请为例:一些大学和专业将第3级职业证书与普通教育A-Lev-el证书一同纳入申请条件,由此,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中取得第3级证书的学生获得了申请大学的资格。在2009年,英国大学所招收的学生中有11.4%所凭借的是国家职业证书,而非A-level成绩訛。此外,普/职结合的"拼盘式课程"也被纳入一些大学和专业的申请条件,约1.7%的学生正是凭借这一渠道进入大学。
第二,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课程的学分能够进行互认与转换。普/职学分的互认与转换机制是"资格与学分框架"下促进普职融通的一种重要机制,有助于促进不同类型普/职证书之间的融通,并能够促进学生跨越普/职界限进行升学:通过信息平台为每一位学生建立档案,记录其在各学段普/职课程中所获得的学分,而相同的学分可以在不同的普职证书与普职学校间进行互认与转换。
三、割裂:英国高中教育普职融通的主要挑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