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教育论文 >

从“最大面积”模型角度解析当前基层教练员评价机制

时间:2021-05-12 11:13 点击:
本文阐述了我国基层运动队教练员现行评价机制,从“最大面积”模型角度分析了基层运动队教练员应对现行评价机制采取的措施及其不良后果,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0 前言
   在我国的呈金字塔的业余训练系统中,业余体校处于金字塔的最底层,它是我国训练体制的基石[1]。在此之下,还有各级学校的业余训练队,承担着最为基础的训练工作。对基层运动队教练员的评价标准,直接影响到这些教练员的训练态度和训练指导思想,从而影响所训队员的发展效果。
1 当前基层运动队的构建及运行模式
当前最基层的运动队是建立在各级中小学的学校代表队,而县、市一级业余体校的运动队,大部分也是依托各级学校,采用体育传统学校和训练基地的形式进行构建的。
对于各种体育项目运动队的日常训练,大部分学校没有投入经费,也没有计算教练员的工作量,只有极少数学校对教练员发放了数额很小的、象征性的训练津贴。学校代表队的建立和坚持,一方面取决于学校领导的重视,另一方面,是靠广大体育教师的敬业精神和无私奉献。
依托各级学校建立的县、市一级业余体校运动队,学校通常不提供任何训练、比赛经费,只负责为运动员的学习提供条件(即办理学籍,保证队员在该校就读),并提供训练场地。政府方面,对本级业余体校运动队的投入经费也很少,除教练员工资外,投入经费主要用于重大比赛的比赛经费,队伍日常运行的经费来源,包括教练员的训练津贴,主要依靠收取运动员的训练费来获得。
2 现行基层教练员评价标准及其所产生的不利影响
2. 1 当前基层运动队教练员成绩评价标准
不论是各种学校运动训练队,还是县市一级的运动训练队,对对教练员的成绩评价方式,几乎都是根据其所带队员在其训练期间参加各种比赛所获得的名次来进行考核的。
对于已经输送到上级运动队的队员,因其不属于本运动队队员,其参加比赛所获得的成绩,除暂时回归本队以本运动队队员身份比赛取得的成绩外,其他哪怕是在取得国际大赛冠中夺牌,在对教练员进行量化考核时都不计入。
2.2 已输出队员代表原所在运动队比赛的情况
对于已经输送到上级运动队的队员,通常可以在代表原学校(运动队)参加本级层面的赛事,但原则上不会代表原训练队参加下一级层面的比赛。如已输送到省训练队的队员,可以代表原输送市(地区)参加省级比赛,但现在所在训练队通常不会同意其回原训练队所在学校代表该校参加县或市级比赛。同理,已经输送到国家训练队的队员,可以代表原所在省参加全国比赛,但通常不会再回去代表某个队参加省及以下级别的比赛。
2.3 训练中的“最大面积模型”原理[2]
  “最大面积”模型显示,决定运动成绩的各种变量因素对运动成绩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有的影响极大,有的影响极小。
  在一定的时间长度内,对各类因素的总体训练投入量具有上限。而训练的目的性不同,也会对训练投入量得多少产生制约。
在制定训练计划时,要充分计算训练投入量能够产生的训练效益,以实效性和经济性为指导原则,用最小的训练投入量获取最大的训练回报[3]
2.4 基层教练员为获取最佳评价效果所采取的手段及其后果
2.4.1 学校运动队运行现状及教练员对策
学校运动队的教练员,其身份首先是学校教师,其次才是教练员。他们的所处的位置,以及学校对体育教师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