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教育论文 >

高校创业教育的再思考(下篇)(2)

时间:2015-10-14 08:54 点击:
高校创业教育应该避免教育模式的形式化,突破传统教学形式和课程体系,建立全面融合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的课程结构,不断将创业教育理念全面融入课程结构体系中来。以专业课程做基础,创业教育课程融入其中,这就保证
  高校创业教育应该避免教育模式的形式化,突破传统教学形式和课程体系,建立全面融合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的课程结构,不断将创业教育理念全面融入课程结构体系中来。以专业课程做基础,创业教育课程融入其中,这就保证在传授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完善了创业教育系统的稳定性和全面性。同时要注重将理论课程与模拟实践课程相结合,形成一个二位一体的立体结构,使学生在其中自觉孕育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构建创业品格,真正促使大学生从理论课的学习上升到实践的高度,从而找出自己在创业方面的优缺。针对教学课程冗余、教学方法陈旧、教学内容老化、实践教学环节不足等问题,高校可以有针对性地新增一部分有助于培养大学生创业精神、创业能力、创业素质等与创业密切相关的课程,如创业心理学、创业社会学等;同时,教学方法也要进行一定的改进,尽量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风格与教学方法,注意多安排创新性课题、实践性案例分析、模拟性创业活动等教学形式,促使同学之间相互交流沟通,以拓展思维,并合理使用一些现代化教学手段,以增强大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有助于知识的消化和吸收,从而提高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8]。
  (四)构建创业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创业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是教育评价的依据,构建创业教育指标评价体系需要理性、客观、先进的评价观。培养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的人是进行创业教育中最核心、最基本的观点。创业教育必须突出“能力为中心”的新型人才评价观,避免以“知识为中心”的评价观;突出“全面发展”评价观,避免“分数至上”的评价观;突出“创新型教师”评价观,避免“好好教师”评价观;突出“多元评价、多维度、动态”评价观,避免“单一、绝对、静止”评价观。
  创业教育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必须针对具体问题建立,定量与定性相结合,要求指标信息化,减少人为主观操作因素,增强评估指标的客观性、公正性。评价指标的构建,内容主体为所有参与创业教育的对象,以新创业教育活动为评价客体。由高校行政部门或第三方机构实施评价,包含五个方面:组织机制、教学师资、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环境和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谭蔚沁,林德福,吕萍.大学生创业教育概论[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11.
  [2]高等教育司.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有关情况[EB/OL].教育部网站,2010-4-22.
  [3]王锐,刘杰.大学生创业教育及创业研究[J].中州大学学报,2008,(10).
  [4]杨贞.走出大学生创业教育误区[J].交流与思考,2006,(05).[5]唐根丽.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企业与教育,2009,(03).
  [6]徐小洲,叶映华.中国高校创业教育[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0.
  [7]刘向阳.大学生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河南教育(高校版),2010,(6).
  [8]刘天.大学生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党史文献,2009,(6).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