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升学率与教育本真
学校为了自己的生存和发展,迎合社会对学校的评价标准,也把追求升学率定在学校教育的本位。教育目标以“升学考试”为中心。学校本应以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的和谐发展为基本,但是学校不得不以升学率来谋求社会的认可和自身的发展。只有社会首先对学校教育评价标准的转变,学校教育才能从只追求升学率转变到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
在高考指挥棒下面,虽然许多学校以改革为名,办起了所谓“实验初中”,还有些学校开办了“尖子班”“快班”,把那些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吸收进“实验初中”或“尖子班”,加长学时“吃小灶”。这些都得到社会的认可,要想在短时间内转变社会对学校升学率的期待是不可能的,以及国人“鱼跃龙门”和“光宗耀祖”的思想,学生和家长追求的就是学校的升学率。所以回归教育本真并非不再追求升学率那么简单。在学校实施人文教育和素质教育,与学校的校长和教师素质、教育设施条件等有关,最主要的有教育制度、方针的导航。
四、教育本真的归宿
教育本真究竟何为?教育本真应该是立足于人的生命整体,超然于人的自然素质,走出主知主义的围攻羁绊,摆脱功利的束缚,实施正确的价值引导,培养独立个体精神,促进个体的自我完善与发展。教育本真的价值取向是使学生在学中学会认知、学会做人、学会交往、学会生存。使学生全面发展,最终成为“完整”的人。教育本真作为我国新课改时期的一种主导的教育理念,立足于教育的发展性价值标准,兼顾教育的工具性价值标准,具有社会合理性。探析教育本真的意义,必须突破传统知识论的研究方法,摒弃形而上学的思辨研究,回到教育的本真世界。在具体的教育活动和行为中领悟教育的本真意义,合理地把握教育者价值引导与受教育者自主构建的内在动力,使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建立在真实的本真基点之上。
参考文献
1.【德】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邹进译.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
2.李俊,刘玉杰.教育本真:自由的生成与精神的唤醒-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解读[J].大学教育科学.2007(4)
3.赵祥麟,王承绪.杜威教育论著选[C].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
4.翟葆奎.教育学文集(德育卷)[C].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
5.郑宝霞.学校道德教育误区探析[J].新乡:新乡师范高的专科学校学报.2007.2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