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教育论文 >

浅析教育本真探析

时间:2015-09-01 08:43 点击:
【论文关键词】教育本真教育误区德育 【论文摘要】由于社会对学校评价的不合理性,导致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从而学校管理体制偏离教育的本真,出现了教育市场化、功利化等一些怪现象。教育该从本真出发,走出教育误区。 一、前言 教育本真,本就是以人为本,真就
  【论文关键词】教育本真教育误区德育
  【论文摘要】由于社会对学校评价的不合理性,导致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从而学校管理体制偏离教育的本真,出现了教育市场化、功利化等一些怪现象。教育该从本真出发,走出教育误区。
  一、前言
  “教育本真”,“本”就是以人为本,“真”就是求是求真,教育本真应该是以关注学生的成长为首要目标,关注学生的真实感受和真实生活,追求教育的真实性与有效性。关于教育的本真问题,雅斯贝尔斯认为教育的本质是精神的,而非物质的,是非物欲诱惑下的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教育不是独立的,而是依赖于精神世界,要服务于精神生活的传承,是一种人与人精神相契合的活动;教育本真的核心思想是“以对人的灵魂陶冶为核心”。“教育的过程首先是一个精神的成长过程,然后才成为获取科学知识的一部分”。真正的教育应该是用知识来充盈人、服务人、启迪人心,而不是把人变成贯彻某种知识工具,应该上升到培育人的精神,安顿人的灵魂的高度,以接近教育的本质。雅斯贝尔斯认为真正的教育就是自我教育,教育过程是让受教育者在实践中自我练习、自我学习和自我成长,教育的任务是帮助个人自由地成为自己。爱因斯坦说过:当一个人忘记了学校所学的一切知识之后,留下的便是教育。
  二、功利性使教育偏离本真
  1.生源之争
  由于社会对学校不合理的评价及学校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教育发展呈现出教育之怪现象。学校为了获得学生和家长们的认可,主要以升学率做宣传法宝。学校为了升学率而争夺优生资源,就出现了兄弟学校之间不正当的生源竞争。以某县两所高中的生源争夺内幕为例:该县仅有两所高中,但是每年暑假这两所高中学校为了争夺“优生”资源,县一中的老师刚从“优生”家里迈出,县二中的老师就来了。结果学生只能麻木地选择所给条件优越的学校。再如高考上了线的毕业生,如果没有被录取也成了争夺对象之一。为了争夺“优生”资源,学校会不惜一切代价。这些现象中,学校是在取悦学生和家长,学生有权选择自己想上的学校,但是学校通过不正当竞争来达到自身目的,并没有考虑能否给学生将来的发展提供相应的平台。
  该县一中的一个老师如是说:用私家车去“优生”家里接学生,学校采取油价报销和补贴使用费的方式。这种做法会让学生产生自己比任何人都优越的假象,导致学生的不求上进。学校的种种做法容易导致学生的不思进取,成绩不如意,辜负学校和家长的希望,甚至使学生厌学、与老师敌对、逃课、玩网络游戏等。
  基础教育偏离教育本真的原因与片面追求升学率,与社会对学校的评价体系和学校自身的评价体系的不完善有关。最后该县为了制止两所学校因为争夺生源而两败俱伤,县教委出台了划片区招生的政策,划片区招生是弊大于利还是利大于弊?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失去了学生自愿选择学校的权利,同样也是对学生的不公平。
  2.学校管理
  在学校管理上,校长应该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而如今则是财政管理和企业式的经营学校为本。管理的目标都是为了提高效率,但是公司管理和学校管理是应该有区别的。公司的管理目的是为了获得更高的企业利润,而学校管理的目的则应是学生的充分发展和学校的正常运作。在这种企业式的管理模式下,教师的正常教学模式会受到影响,教师符合教学规律的善举受到经费和市场的制约。教师的专业性也被责任制所代替,教学的主要目的仅仅只是学生能够考个好成绩。考试成绩不仅是评价学生学习成绩和教师的教学水平的象征,更是评价一个学校的标准。为此,教师和学生之间和谐的师生关系也被计算和监督所代替。学生的各项活动都受到老师的监督。如:老师规定学生在课余时间必须到教室自习;学生在晚上就寝时需要监督,学生入眠后教师方可离去;学生与学生之间由于过多的作业,各种各样的竞争取代了学生之间的和谐人际关系,没有时间进行交流和活动,使人际关系紧张化、敌对化,集体意识淡薄化。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