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农村大学生缺乏职业指导
农村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跟大学生个人的综合素质和所接受的教育密切相关。农村教育资源缺乏,教育观念相对落后,缺乏相应的职业指导和人生规划。学校把教育目标锁定在提高学业成绩和重点学校上,对广大学生并没有经行系统的生涯规划指导。农村家长文化水平一般不高,在人生规划和职业指导方面处于空白,农村家庭教育更多是在教育孩子做人和学习的监督上,大部分学生家长也都生活在农村,没有城市工作的经验,不能再孩子求职时提供有力的帮助和客观的分析。
3.关于农村大学生就业的思考
3.1 加快改革城乡二元体制
从总体上看,农村普通大学毕业生就业处于相对弱势地为你,这也是中国城乡二元制体制下,农村教育长期系统处于相对弱势地位的一个必然结果。农村生源学生所处的系统从他们童年、义务教育阶段、高等教育阶段一直到就业支持体系,农村生源的学生都处于相对弱势地位。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发展,农村大量闲置的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其结果是农村青壮劳动力进城,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很多大学毕业生的童年是不完整的,不愉快的。城乡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均衡,农村基础教育存在结构性失衡,使得农村家庭的学生没有接受优质教育的机会。
3.2 提高农村大学毕业生的竞争力
加强就业指导的针对性,在大学期间加强就业指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着重提高农村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切实提高农村大学生的求职竞争力和角色转换能力。
强化农村大学生社会实践和毕业实习,让缺乏家庭背景,自身找不到知名企业实习的农村学生通过学校的统一安排,获得较好的实习机会,为未来就业做出更好选择。大学毕业生找工作除了要有家庭背景以外,更主要的还是个人能力,因此,大学生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要积极根据市场的需要,掌握一些知识、技能,并要学会灵活运用知识技能。招聘单位除了看重毕业生的毕业学校以及学业表现以外,个人的综合素质也极为重要,外语水平、普通话水平、计算机水平、表达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兼职和实习经历以及上学期间担任学生干部的经历,都有助于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
参考文献:
[1]蒋乐琪.大学生新农村创业面临的困境和对策分析[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8年22期.
[2]苗丽芹,刘华.浅析大学毕业生就业难[J].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3]《教育调查:城乡大学生就业意向存在显著差异》.中国教育报,2013年8月26日第3版.
[4]杨敏.浅析当前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就业建议[J].新校园(理论版),2011年第6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