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教育论文 >

高中物理教学培养批判性思维的几条途径(2)

时间:2015-04-16 10:48 点击:
4.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有意的引入一些错误的观点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入错误的观点,可以使学生摆脱老师永远是正确的这样一种惯性束缚。最近新课程强调的理念是:教师的角色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承者,而是学生的合作伙
  4.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有意的引入一些错误的观点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入错误的观点,可以使学生摆脱“老师永远是正确的”这样一种惯性束缚。最近新课程强调的理念是:教师的角色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承者,而是学生的合作伙伴。长期应试教育形成对学生的权威性,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教师始终以权威的姿态出现,要消除学生对老师的畏惧心理,我们必须重构师生观,鼓励学生敢于超越老师,学生的问题看起来是离奇或荒唐,但创新的火花往往就在这中间迸发。教师的职责是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和教育环境,强调不要只是给出正确的观点,而是说出观点的理由,争论时允许学习方式和能力存在差异,要允许学生对争议过程作观察,相互作用和内化,鼓励他们自由讨论。 
  这些观点可以是历史上的一些不成熟的观点,也可以是学生中经常出现的错误观点。例如在讲到自由落体运动时可以先讲亚里士多德的落体论。 
  5.对原始问题的探讨 
  这里所说的原始问题是指直接来自于生活中的,未经过人为加工的物理现象或物理过程。学生通过对原始问题的观察与思考,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个人想象,可以提出不同的分析、解释或答案。 
  正是因为是原始问题,所以有许许多多的干扰因素,学生必须从中判断出哪些是有用的因素,哪些是无关紧要的,并且由于个体之间的差异不同的人对同一个问题会有不同的解决方式和不同的解释。哪种分析或解释是可能的,哪种存在问题,这些都会激发学生怀疑和论证的欲望。在原始问题的探讨中,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得到很好的培养和锻炼。 
  培养批判性思维的最终目的是能够被迁移与应用到广泛学生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去。因此,培养批判性思维不单单是物理学科的教育目标,同样也应该成为数学、化学、生物等与实际生活紧密相关的学科,更能为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实践提供有利条件,从而促进批判性思维有效地迁移到生活中去。另一个方面,批判性思维既需要具备严密的逻辑推理思维,同时又需要具有大胆的直觉猜测和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即思维具有独立、自由、开放等特征。这些能力与品质的获得,不仅来自于物理,还有来自于物理之外的文化修养,特别是文学、艺术方面的修养。 
  【参考文献】 
  [1]朱铁成.物理思维的批判性、范畴及其培养.物理教师,2004年第2期 
  [2]罗清旭.批判性思维理论及其测评技术研究;博士论文;南京师范大学;20020701 
  [3]岳晓东.批判性思维的形成和培养:西方现代教育的实践及其启示.教育研究,2000年第8期 
  [4]王建平.批判思维教育方法在美国学校健康教育中的作用分析——兼评保罗(Paul)的批判思维观.外国教育研究,Vol.29 No.5 2002.5 
  [5]朱新秤.批判思维的教学与迁移.教育研究与实验,1999年第1期 
  [6]宋翔.试论批判思维在创新教育中的价值.中国教育学刊,2001年8月第四期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