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教育论文 >

高校思政理论课教育教学探索与和谐校园建设

时间:2015-04-06 13:35 点击:
摘 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为构建和谐校园提供理论思想基础,构建和谐校园工作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在和谐校园建设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应该以学生为本,构建和谐课堂;注
  摘 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为构建和谐校园提供理论思想基础,构建和谐校园工作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在和谐校园建设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应该以学生为本,构建和谐课堂;注重方法论教学,培养学生的价值观认同;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任教师队伍建设。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和谐校园;教育教学探索 
  高校作为国家人才培养的主阵地,构建和谐校园是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建设和谐校园,不仅是培养高素质人才、推进高校科学发展的重要保障,更是弘扬和谐文化、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教育的主渠道,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其教学本质就是让学生各方面得到提高的一个过程,其教学过程也体现着一种人生哲学,和谐精神贯穿其中。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对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构建和谐校园具有重要的作用。 
   思政理论课教育教学与和谐校园建设的关系 
  1.思政理论课教育教学与和谐校园建设目标一致 
  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一方面,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经济学论文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给予方向上的指引、思想上的把握、思维上的启迪,从而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另一方面,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将课程知识转化为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的方式、方法,为和谐校园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扩而广之,可以调控社会秩序,推动整个社会的全面发展。 
  建设和谐校园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在学校中的具体体现。建设和谐校园最主要的是坚持以人为本、以教师和学生为本,促进人的价值实现和人的长远发展,这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目标相一致。建设和谐校园的目的是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提供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创造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这既是良好环境的保障,又是培养人才的需要。有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环节,能够有效地促进和谐校园的建设,无论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目标还是和谐校园的建设目标,都统筹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之中,总体目标是统一的、一致的。 
  2.思政理论课教育教学为构建和谐校园提供思想基础 
  和谐社会的实现依靠社会的稳定,高校作为一个小社会,其稳定在于学生群体的配合,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教师无形中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矛盾,并理性地分析矛盾、解决矛盾,不仅可以使校园安定有序,而且更重要的是形成了充满活力的校园氛围,减少校园中不和谐因素的存在,为和谐校园建设提供保障。 
  课堂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思想政治理论课四门课的课堂教学内容紧紧围绕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以和为真、以和为善、以和为美、以和为贵的价值观念,树立良好的道德风尚,创造出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良好人际关系环境,为和谐校园的建设创造条件,从根本上促进学校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3.和谐校园建设为思政理论课的教育教学创造良好的环境 
  大学生身处的时代特点以及校园环境都会对大学生的思想状况产生一定的影响,在构建和谐校园的过程中,学校会通过多种多样的途径向大学生传播正确的社会规范、道德观、价值观以及科学知识,用和谐的理念引导学生的价值判断,因此和谐的校园环境是影响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关键因素。和谐、宽松、积极、向上的校园环境更能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产生的实效性。和谐的校园环境更能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自觉自愿地接受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授内容,在和谐的校园环境中,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内容的理解与领悟能力也会得到提升,起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 
   构建和谐校园对思政理论课教育教学提出了新要求 
  我们提出的“和谐”已经不是一种思想高度,而是科学思想引领下呈现的一种社会状态,具体到校园,这种“和谐”是以校园为纽带的各种教育要素的全面、自由、协调、整体优化发展为目标的育人氛围,表现为学校教育各子系统及各要素间的协调运转,以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为目标的校园发展状态。这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1.对思政理论课的教学目标提出了新要求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首要的教学目标就是通过传授理论知识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构建和谐校园的工作任务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提出必须体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谐校园建设的新要求。首先,构建和谐校园中心就是“和谐”,将和谐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的价值目标,通过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形成和谐的价值取向,树立和谐的理想信念;其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的主要目标要从传授知识向引导学生以和谐的思想、和谐的态度对待问题、解决问题转变;最后,围绕和谐目标开展主题教育,培育大学生的和谐精神,引导大学生认识和谐校园建设的重要性,支持和谐校园的建设,维护校园环境,形成和谐的校园氛围。 
  2.对思政理论课的教学内容提出了新要求 
  思想政治理论课本身所教授的课堂内容都是思想政治理论的基本理论知识,而构建和谐校园则要求教学内容紧紧围绕和谐的主题。具体到四门思想政治理论课来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重要一章,在这一内容的讲解上就不能仅仅让学生从理论上了解和谐社会,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倡导公平、正义、宽容的和谐理念,增强民主法制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内容教会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观察和分析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遇事理性思考,减少矛盾,建立人与人之间和谐的关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则是引导学生通过历史与现实的结合,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通过学习自主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实现大学生自身的和谐;通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进一步提高大学生分辨是非、善恶、美丑和加强自我修养的能力,重点对大学生开展诚信教育,引导学生树立高尚的理想情操和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的配合,为构建和谐校园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撑和思想保证。
  3.对思政理论课的教学方法提出了新要求 
  和谐校园建设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有相应的教学方法与之适应,即通过教学方法的转变来体现教学理念。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否有学习兴趣,与教学方法是否符合学生的需求有直接的关系,这决定着教学的成效,也决定着构建和谐校园的效果。以往的教学方法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认真研究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创新教学方法实现教育教学手段和方式、方法的现代化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发展的趋势和必然要求。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