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作为高校教师,既要用专业的知识来教会学生知识和技能,又要懂得用心理疏导的方式来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并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始终贯彻以人为本的观念,关爱学生成长成才。因此,高等教育工作者要正视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心智发展水平,重视大学生的心理波动和心理需求,不能把心理问题当做思想问题来处理,要运用心理学方法,将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疏导机制结合起来,保障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要针对大学生群体中容易出现的情感、就业等方面的心理问题,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心理辅导教育,适时进行心理干预,为大学生创造倾诉和沟通的平台。用这种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心理放松和自我调节能力,让学生更加自信地待人处事,培养他们坚韧不拔的优秀品质,提高其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心理疏导机制是为大学生设计的教育的辅助手段,是为了舒缓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压力,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心理前提。高校要高度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根据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心智发展水平以及教育规律来制定心理健康教育计划。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帮助大学生树立健康的心理意识和理念,进一步增强大学生的抗压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4. 运用新技术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
现阶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在工作方式上进行创新,充分发挥思想文化阵地的合力作用来做好这项工作。首先要借助现代科学技术,比如综合运用校园网、班级qq群、校园广播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媒介,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这就要求高等院校应该从自身条件出发,不断提升学校的软件、硬件实力,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到学校的日常工作中去,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坏境基础,完成高等院校为社会输送专业人才的使命。其次要结合本校特点,形成包括舆论在内的校园文化新风尚,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实际问题联系起来,要抓住问题的切入点,构建符合学生心理发展水平、容易被学生接受的教育方法体系。从学生的身边入手,为学生办实事、办好事,帮助学生提升思想觉悟,进一步增强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韩本武.当前大学生政治素质的培养方式及有效选择[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6).
[2] 高青兰,杨绍安.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与和谐社会的构建[J].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12,(1).
[3] 尚小军.建国后小学毕业年级语文教科书德育价值取向演变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3,(4).
[4] 赵梦影,姜剑,万慧琳.论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代大学生的德育功能及实现途径[A].2011年全国高校学生工作年会论文集[C].20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