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教育论文 >

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时间:2015-04-02 12:45 点击:
【摘 要】 大学生是掌握新技术、新思想的青年群体,是国家培养的高级专门人才。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仅关系到大学生群体的素质,还关系到国家富强与民族振兴。因此,在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现阶段高等教育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摘 要】 大学生是掌握新技术、新思想的青年群体,是国家培养的高级专门人才。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仅关系到大学生群体的素质,还关系到国家富强与民族振兴。因此,在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现阶段高等教育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本文结合新形势下的新特点,就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提出了建设性的思路。 
  【关键词】 新形势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有效途径 
  【作者简介】 马春蕾,南阳师范学院教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高校思政教育和学生管理。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5103(2015)03-0063-02 
  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仅关系到大学生群体的素质,还关系到国家富强与民族振兴。进入21世纪,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经济市场化、价值多元化、高校规模化、后勤社会化的发展,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总体而言,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呈现积极向上的的状态,但仍有一些问题不容忽视。大学生群体普遍面临政治信仰、理想信念等方面的困惑。论文网站因此,在新形势下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是高校工作的当务之急。 
  一、准确把握新形势下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 
  1. 利益倾向严重,自我意识强烈 
  当代大学生一般都是90后,也是被社会称为“非主流”的一代,这批90后成长在改革开放已经卓有成效的时代,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让当代大学生的物质需要已经得到较好的满足,其精神层面的追求值得教育工作者深思。大多数90后大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女子家庭相比,他们享受着更多的父母以及祖父母的关爱,甚至是溺爱,几乎是全家关注的唯一“焦点”。这导致他们在面临选择时利益倾向严重,自我意识强烈,如,在择业方面,面对薪酬水平、工作地域、个人发展机会的选择时,常常出现心理狭隘、行为短视等问题。只想在大中型城市或者经济发达地区就业,不愿意站在国家社会的层面考虑,更不愿意去偏远地区进行支教或建设活动,这种选择其实就是社会奉献意识淡薄、个人利益倾向严重、没有社会责任感的体现。 
  2. 集体意识淡薄,诚信观念缺失 
  现如今,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是社会和学校最重视也是最棘手的问题,之所以出现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根本原因还是大学生自身素质不高。现阶段的大学生,其自我概念强烈,独立意识突出,他们往往抵触学校、父母给予他们的教育而一味追求自我,团队意识也相对较差,总是在集体中强调自我价值,以自我为中心,缺少集体荣辱感和社会责任心。除此之外,诚信缺失问题也是当代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如,虽然在每次考试中都有诚信承诺书的约束,但是考试作弊之风仍屡禁不止,甚至在四六级英语考试中仍会出现抄袭现象。考试作弊风气盛行折射出大学生群众中存在严重的的诚信缺失问题和道德失范问题。 
  3. 判断能力较低,自控能力较差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正在走近千家万户。调查显示,当代大学生的日常社交活动中,有将近百分之八十的时间都是在互联网上度过的,进一步的调查显示,大多数大学生只是在网络游戏和网络交际中消磨时间,而很少利用互联网来学习。这种沉溺于网络的行为,主要原因还是当代大学生思想意志薄弱,对现实问题的理解不到位,缺少必要的判断能力,容易被网络上的虚假信息所诱惑。有的学生轻易就会迷信网友的见解,却不愿意听从家长和老师的教导。长此以往,对大学生的成长是极为不利的。 
  二、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 
  1. 深入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对于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强才干、奉献社会、培养责任感具有战略意义。具体而言,要积极构建大学生社会实践保障体系,探索培养人才的长效体制。首先,高等院校要将社会实践项目纳入学校教育教学的整体规划,要以制度形式规定社会实践活动的学分和学时,并且要拨付给班级充足的社会实践活动经费,保障社会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其次,要带领大学生走出校门,走入基层。积极探索社会实践和专业课程相结合、社会实践和服务社会相结合、社会实践和勤工俭学相结合、社会实践和就业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努力提高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效果,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再次,高校要充分利用寒暑假的时间,安排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利用多样化的活动设计吸引大学生自愿参与到活动中来。如,可以组织大学生开展田野调查、生产劳动等志愿活动,在活动中,要重视大学生的基层体验,提升社会实践的质量以及效果,在这一过程中,就可以潜移默化地培养大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 
  2. 发挥文化育人的功能,开展学校文化建设 
  校园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场所,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作用。做好学校文化建设,首先要构建体现我国国情、时代特征以及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完善校园文体活动的基础设施,建设好大学生活动中心。其次,教师要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培育优良的校风、学风。可以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积极向上的学术、科技、体育活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发展。值得指出的是,大学校训是大学精神文明建设的产物,是一所大学办学理念的集中体现,是学校特色的象征。一个好校训时刻告诫大学生要用科学的态度去认识世界。学校文化建设要充分利用校训的独特作用,让学生在学习中自觉将校训内化为自己的精神追求。再次,高校要善于将传统的节日文化融入校园活动主题,将教育理念融入学校的文化活动,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一个和谐的文化氛围。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