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在日新月异地发展,这就要求我国的教学模式也要顺应时代的要求去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但是,目前应试教育仍是我国学校教学的主流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容易导致学生唯考试论,其结果让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与动力,甚至出现厌学情绪,这无疑影响了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引入活动课教学的宗旨是扎实推进素质教育,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去,把所学知识应用于现实生活,不断培养综合能力,积累文化素养。 (二)有利于优化语文课程的结构 高中语文课程的教学结构一般以单一、固定的课堂教学为主,随着时代的发展,这样的课程教学出现了不少弊端,不能凸显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无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相反,在语文活动课上,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参与活动,充分发挥语文学习的自主性。随着实践的深入,学生能更好地掌握言语表达与运用方面的知识。因此,开展活动课教学,不仅能铲除传统的课堂教学带来的弊端,而且有利于优化语文课程的教学结构。 (三)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要在每一个孩子身上发现他最强的一面,并引导其天资得到发展。”高中语文活动课教学的主要优势是凸显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正因为活动课程以学生主体性活动为主,在学习活动的内容、形式、空间上都具有开放性,活动过程又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所以,它有利于促进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发展健康的个性,形成健全的人格。 总之,只有广泛地开展语文探究性学习活动,才能让高中语文课堂充满活力,洋溢着生命的色彩。 三、高中语文活动课程教学的方法 语文活动课教学集知识性、实践性、趣味性、灵活性于一体。那么,高中语文活动课教学该如何培养学生间的合作意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 我们不妨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索: (一)激发兴趣,“活”中求学 众所周知,语文活动教学的核心内容是语文,活动是学习语文的凭借方式。教师要想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就得以“活”激“趣”。正如孔子所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语文活动课教学成功的秘诀就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收获知识。 在语文活动课教学的策划阶段,教者设计的活动项目应该是许多同学都感兴趣的领域,然后,通过民意征求、课前商讨等方式来确定学生们最感兴趣的活动目录。如“学写解说词”课例中,以“学做讲解员”为主菜单,了解、学习讲解员解说词的一些基本常识,组织学生了解家乡和学校的文化特色,深入开展讲解实践活动。写作教学一旦融入活动课中,那么,每位学生都会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去,为高效的写作汲取了源头活水。 (二)启迪思维,“动”中求智 高中学生对未知领域常常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和征服欲。针对高中学生的心理、思维等特点,在活动课堂教学平台上,教师应设计一些学生感到新鲜而又有探索价值的思维活动,引领学生围绕某个文本互相活动、交流思想、表达情感。在融洽的对话活动中,让学生悟道明理,生成独创性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