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课堂导入是科学课程的必不可少的课堂教学环节,是师生间心灵沟通的第一座桥梁。科学课程教师应拟定与教学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相适应的导入方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为成功课堂开个好头。 关键词:科学课;课堂导入;导入原则;导入策略;注意事项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4)26-0076-03 课堂导入是科学课程的必不可少的课堂教学环节,是科学课程教师在新授课之前引导学生进入新授内容学习的行为方式,是师生间心灵沟通的第一座桥梁。这座桥梁架设得好,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还具有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启迪学生思维、为学生积极投入到新课学习中做铺垫作用。 一、科学课导入遵循的原则 精彩的导入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要与教学的内容紧密联系,要在求变、求精、求新、求思上下功夫,才能充分发挥导入的作用。 (一)求变,有灵活性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新课的导入也是如此。导入的设计要依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实际的学生情况而定。由于教学内容的科学性、课堂教学的多变性和学生状态的复杂性,就决定了课堂导入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即便是同一教材、同一教学内容,课堂导入的方式也应因时、因地、因对象而异,只有采用灵活多变的导入方式,才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起他们的有意注意,优化他们的学习动机,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达到导入的预期效果。 (二)求精,有针对性 新课导入的目的就是要用最少的时间将学生引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因此,导入设计要精致、有效,语言要简明易懂;活动安排应必要、精巧;用来作为导入的教具要科学、有趣、好用。导入既要点明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又要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切记不能只图表面热闹,追求形式花样,甚至故弄玄虚,画蛇添足。 (三)求新,有趣味性 心理学研究表明:新鲜的事物对活跃学生思维,调动学习兴趣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课堂导入要依据教学内容,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导入的方式要不断创新,给学生一种新鲜感,才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产生想学的愿望,从而自觉、主动地投入到后续的学习过程中。切不可采用“一招鲜,吃遍天”的陈旧方式去导入新课,即使这种方式导入的效果非常好,也不要经常、反复地运用,否则会引起学生的反感,使导入的效果大打折扣。 (四)求思,有启迪性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新课导入的过程中要想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首先教师要善于设疑。在学生思维还没有启动时,教师通过精心设计的问题或情境引起学生质疑,激发他们的认知冲突,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状态,从而能对学生诱发思维,启迪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