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小学生写错别字现象屡见不鲜。究其原因,是由于小学生不了解字的音形义和个别教师不重视纠正学生错别字造成的。可见,如何帮助学生纠正错别字,正确规范地书写汉字很值得我们探索研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错别字;方法与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4)26-0034-03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小学生写错别字的现象屡见不鲜。许多小学语文教师在批改学生的作业、练习册、作文、试卷时,感到头痛的问题之一是经常有学生写错别字。尽管老师不断地订正学生的错别字,可是下一回,或者过不了多久,订正过的错别字又跑回来“捣乱”了。 一、学生写错别字的原因 小学生常写错别字,其原因主要有二:一是教师对纠正错别字的意义认识不足,对其教法缺乏研究;二是学生学得马虎,不了解字的音形义,对写错别字的危害也认识不足。 小学生年纪小,有意注意时间十分有限,不大可能将注意力长时间集中于写字训练;论文网站其知觉也较笼统,识字只能记住字的大致轮廓,对于字的细微部分,如果没有老师的提醒或强化训练,则往往容易忽略,或者与形近字产生混淆,以致写字时出现错字或别字。例如,老师强调,“柳”字中“卯”不可少一撇,学生记住了,“柳”写正确了,可当学到“迎”字时,他们却产生了混淆,把不忘一撇的“柳”字中的“卯”错写到“迎”字的走之里边了;又如,常将自己的“己”写成已经的“已”。 二、纠正方法及策略 帮助学生纠正错别字,怎样能够省时省力而高效呢? (一)提高认识 教师首先要提高引导学生纠正错别字意义的认识,要以规范、扎实的识字教学为基础,加强纠正错别字教学。如可给学生讲写错别字产生笑话和严重后果的故事,使他们充分认识写错别字的危害;也要引导学生养成读书看报细心辨认,遇到疑难字勤查字典、勤问老师或同学的良好习惯。 (二)有预见性 在生字教学中,对易错易混字要有预见,一开始就强化学生认记,加深印象,从而降低学生写错别字的概率。 例如,教学生写“鼻”字,为了防止学生把下面部分写成“弄”字底“廾”。就要把这一点作为教学重点。先用熟字帮助记忆:“自”字头下面加“田”,再用彩色粉笔写“丌”底,利用色彩引起学生注意,刺激学生的记忆。这样不但能增加学生识字的情趣,而且加深了学生对字形的初始印象,能有效提高识字的准确性。 (三)分清偏旁 要让学生了解,汉字中大多是形声字,应该从它的声符和意符中,了解读音和含义。 例如,“礻”是“示”的变形,凡同礼仪、祭祀有关的字都是“礻”旁:“福”“神”“祖”“社”等;“衤”是“衣”的变形,凡同衣服有关的都是“衤”旁:“衫”“裤”“裙”“袖”“被”“裙”等;“日”字旁与太阳有关,“目”字旁与眼睛有关,因而“晴天”不能写成“睛天”,“眼睛”不能写成“眼晴”。 (四)记少知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