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教育论文 >

以针代笔绣丹青世界

时间:2014-09-10 11:09 点击:
摘 要:作为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常州乱针绣工艺品是目前最具代表的中国现代刺绣,是首个将西方艺术融入中国传统刺绣艺术的时代产物。本文探讨了常州乱针绣当前的传承与市场,并尝试探索一条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化创意产业相结合的传承保护创意之路。 关键词:
  摘 要:作为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常州乱针绣工艺品是目前最具代表的中国现代刺绣,是首个将西方艺术融入中国传统刺绣艺术的时代产物。本文探讨了常州乱针绣当前的传承与市场,并尝试探索一条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化创意产业相结合的传承保护创意之路。 
 
  关键词:常州乱针绣;非物质文化遗产;市场化;文化创意 
 
  中图分类号:J5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4)18-0151-01一、引言 
 
  近年来,乱针绣的高端市场发展一直保持强劲势头,作品在各类比赛和展览上屡获佳绩,许多商人都愿意以高价购买上万元的刺绣精品。同时也有人在为乱针绣成为普通百姓能够买得起的艺术而努力:将乱针绣与苏绣的平针法相融合,简化正统常州乱针绣的制作过程;以开发乱针绣新品为目标,将绘画艺术和刺绣艺术结合,从而形成新的乱针绣技法。这些方式虽然在一方面开拓了低端市场,通过销售低价绣品,帮助艺术工艺师解决生计之愁,从而拥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创作艺术精品。但反观其对于文化遗产原真性与纯粹性的保护上,却令人担忧,可喜的市场销量牺牲了工艺品的品质,大众无法领略到真正意义上的常州乱针绣工艺。 
 
  二、探索贴近大众的传承保护发展之路 
 
  作为中西结合的现代刺绣,我认为其在新时代的发展也不应因循守旧,应该提取其工艺的精髓,发掘其文化背后的经济价值,并结合现代科学技术,融入创意设计,开发创新产品,结合文化创意产业,从而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转化为文化资本,产生经济效益,解决目前乱针绣保护所面临的困境。 
 
  (一)创意发展——将凄美的爱情故事拍成电影 
 
  乱针绣创始人杨守玉在20年代创立了这门珍贵的刺绣艺术,作为著名画家吕凤子先生的入室弟子,她对中西绘画、诗文书法、金石、刺绣等都有很高的造诣。她与大画家刘海粟的传奇爱情故事,就如《红楼梦》中宝黛爱情的现代翻版。当年杨守玉女士还用自己的方式支持刘海粟推崇西画教学,在刘海粟因使用人体模特被舆论围攻时,杨守玉用《少女与鹅》和《出浴》两幅女人体乱针绣作品予以画家最大的支持。可以将杨守玉的传奇故事写成剧本,在政府的支持下拍摄电影,或是收集有关文字图片资料以及采访后人和研究者的方式拍制相关纪录片,不仅利于乱针绣在名扬海内外,更是其创始人形象深入人心,对常州市城市形象与品牌的推广也是百利而无害。 
 
  (二)创意发展——推广乱针绣技艺,发展体验经济 
 
  乱针绣与其他绣种风格迥然不同,其他绣法多为方向一致,排比色线且一遍完成,而乱针绣用纵横交叉及粗细、长短、疏密不同的色线层层叠加而成,看似针法错乱,毫无规律,却具有极强的绘画性,这大大增加了人们对乱针绣技法探求的兴趣和渴望。而体验经济的发展模式可以丰富和加强民间艺术在百姓生活中的作用,使其重新找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创造新的文化服务功能。由此提出以下两点体验方式: 
 
  方式一:针对中小学生开设兴趣班和学生社团。首先,低年级学生主要以欣赏教学为主,使其初步了解乱针绣的特点及审美价值;对于小学五、六年级和初中的学生则可以让他们在较长时间内掌握和学到乱针绣的一些基本的技艺和方法,激发其主动参与,用自己的智慧与创造发扬乱针绣文化。 
 
  方式二:针对社会公众开设乱针绣体验中心。乱针绣工艺基于艺人的创造才华,通过心灵构思,手工创作,直接体现了艺人的生命情感,这是机器生产所无法替代的。因此,每件乱针绣作品都不同,具有典型的独创性和原创性。 
 
  (三)创意发展——基于乱针绣工艺的文创产品 
 
  在高度工业化的今天,冷漠的人情关系让人们开始越发怀念手工业时代的温情,手工艺越来越能够触动人内心最深处的感动。像乱针绣这样价格高昂的工艺品,一方面应该坚持其在艺术上的追求,精益求精。另一方面,也应努力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创意产业的新价值,在保持原汁原味的传统魅力的基础上,顺应时代的文化转型和文化观念的转变,纳入创意设计的理念。将乱针绣与文创产品结合:绣制小面积乱针绣风景人物手绢、乱针绣作品的布面明信片;设计介绍乱针绣绣制工序的手绘记事本等等。工艺大师的创作不应简单以架上艺术为不变的媒介,发展审美与实用兼具且又能贴近当代生活的文创产品,再结合科学的品牌传播策略和合理的营销战略,才是发展大众市场的最佳出路。 
 
  三、总结 
 
  作为常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保护项目,常州的乱针绣发展到今天,已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必须对其文化经典和基因进行原真性的传承与保护。与此同时也要融入市场经济观念,对文化资源进行应用性开发,在保留其特色的前提下,从材料、工艺、形式上进行探索;同时,树立科学的创意产业发展思路和切实可行的市场运作模式,变文化“遗产”为文化产业,并以此为基础反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为乱针绣工艺“非遗”的活态性保护提供更充足的人力资源和更雄厚的经济基础, 创造更健康的文化生态和民俗文化空间,从而实现文化遗产保护和产业化开发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姜龙涛.非物质文化遗产乱针绣传承教育的实践与探索.中国农村教育,2013(05). 
 
  [2]朱雪晴.乱针绣的针法技巧.美与时代,2009(03). 
 
  [3]章建军.中国传统刺绣与现代“乱针绣”.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04(03).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