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文本补白,展开想象。教材中有许多课文有意留下空白,例如二年级上册《我要的是葫芦》、《纸船和风筝》,二年级下册《我为你骄傲》、《三个儿子》等等,教师在教学中应抓住这些“空白”之处,让孩子在补白中展开想象,培养思维和语言能力。如二年级上册课文《三个儿子》。这是一篇蕴涵人生哲理的故事。课文语言简洁,充满人文色彩。在教学““三个儿子?”老爷爷说,“不对吧,我可只看见一个儿子”这句话时,我先让学生谈谈“老爷爷看到的是哪个儿子?为什么呢?”随后话锋一转:“大家说得真好,但老爷爷话中似乎还有什么话没有说出来,请你帮他写下来,说出自己的独特想法”。 在阅读交流中,要先让学生想透、说透、读透,积蓄情感,然后教师巧妙挖掘文本的留白处,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再让学生通过补白练笔,将自己的理解与体验表达出来,有效地将文本迁移到学生的言语实践中,当学生的情感体会水到渠成,下笔写话自然如有神助。 2.2 续写文本,放飞想象。教材中也有许多课文在结尾处为学生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学完课文后,可以让孩子对课文进行发散式思考,在续写中放飞想象。如二年级上册成语故事《坐井观天》,在学文后,教师结合图片,创设情境:青蛙还是不服气,于是,小鸟将青蛙带出了井底,飞上了蓝天,它们会飞过那些地方,看到什么呢?青蛙又会有什么感受?又如二年级上册儿童诗《假如》,课文以省略号结尾,此时,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写作特点,同时结合灾区的图片,让孩子以“假如,我有一支马良的神笔”为开头来续写课文。 以上两个案例抓住了文本结尾的留白处,让学生展开想象,由于低年级的学生生活阅历较浅,案例中采用了借助图片的方式,让学生能形成更直观的感受,有话可写,同时也让学生在无形中更加懂得了故事所蕴含的深刻道理,在一幅幅美丽的画面中引领着学生从更高的角度去领悟故事所要带给我们的启示。 2.3 扩展文本,驰骋想象。翻开语文书,几乎每篇课文都配上了精美的插图。在教学中,我们可以结合图片,让孩子在扩展中驰骋想象,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如二年级上册《酸的和甜的》这篇课文,是一个以连环画的形式编排的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透过插图,将文本中的语言文字活灵活现地呈现在了学生的面前,在教学中,可以借助插图,观察图中几个小动物的神态、动作,想象他们的语言,猜猜他们的心理。学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充分利用文中的插图,把课文中的潜在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不仅理解了景物、人物的特点,内化了诗歌的语言,更激活了他们的个性化的语言。 3 在自由写话中创造语言,谱写书面语言教学的华彩乐章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于低年级学生的写话要求是:“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前苏联学者列乌杜斯对于低年级学生的书面语言做了实验研究,他认为:必须把掌握书面语言的过程置于学生的语言创作活动之中,即让学生写具有独创性的话语。学生的书面语言不应该仅仅局限在文本中,而应该吸收、内化文本语言,继而创造语言。因此,有了之前的“模仿”和“想象”作为铺垫,孩子们便可以在自由写话中创造语言,谱写书面语言学习的华彩乐章。 3.1 让语言与生活相融。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叶圣陶先生曾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盛而不枯渴,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要想孩子的书面语言有“源头活水”,我们首先要丰富孩子们的生活,让语言与生活相融。记录生活最好的方式就是“每日一句”。从一年级下册开始,我便让孩子养成每天写一句话的习惯,内容长短都不限,只要写出自己真实的体会即可。 学生作品:我爸爸养了三只小白兔,它们耳朵长长的,身体白白的,非常可爱!我很喜欢它们。听说吃巧克力会变黑,喝牛奶会变白,那一边吃巧克力一边吃牛奶不就变成大熊猫了?虽然这些句子不长,语言也非常稚嫩,但却是孩子真实生活的反应,更是他们个性化语言的表达。 3.2 让语言与真情相伴。孩子的语言是天性的流露,纯真感情的直率表现。我们也欣赏到了很多发自内心的话语,就让语言与真情相伴。如有孩子写道:为什么星期一到星期五这么慢?星期六星期天又过得这么快?开心地时间总是这么短。今天学习了《一株紫丁香》,我觉得老师每天上课、改作业,非常辛苦,我还常常打架惹她生气,我以后一定要好好学习,对老师好一点。 学生不仅在自由写话中运用语言、掌握句式,更能在写话中明理。进入二年级时,便可以慢慢增加句子的长度,如练习他们“每日一段”、周末时写写周记等。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孩子有话可写,语言更加丰富,表达方式更加真实奇特。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留心观察生活的好习惯。 通过模仿、想象、创造这语言学习的三部曲,使学生能够自由、轻松、快乐地学习书面语言,我的教学也渐渐收到了成效。我定期将学生的优秀作品制作成班级刊物,让他们能欣赏到同学们的优秀作品,互相学习。同时,我也将学生作品积极向各类刊物投稿,我们班学生的作品多次被刊登在了《未来作家报》、《宁波晚报》、《奉化日报》中。学生体会到写话带来的快乐和成就感,同时也对写话表现出了异常的热情。 总之,教师要遵循孩子语言习得的心理和规律,借助模仿、想象和创造,唱响书面语言学习的三部曲,为孩子开辟出一方书面语言习得的新天地,让孩子收获语言世界中最动听的音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