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2 宣传消费常识,使小学生能自觉抵制错误消费。学校应教给小学生一些生活基本常识,让他们了解一些消费知识。第一,要合理搭配饮食结构。让小学生们认识到不能偏食、不能乱吃零食和各种不卫生的小食品。第二,不要紧追流行元素。一般流行的东西不仅价格高,而且未必适合小学生健康、活泼的特点。第三,智力投资需思考。小学生不能随心所欲地购买学习资料和课外读物,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去选择。 2.2.3 组织小学生参加各种勤工俭学活动,培养他们艰苦朴素的优良品质。在各种勤工俭学活动中,小学生通过亲身劳动体验到了劳动的艰辛,从而理解父母工作的辛苦。让小学生尽量做到少花钱,多办事。能自己动手解决的,绝不去花钱购买。 2.3 家长改变教育观念,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父母是小学生的第一任教师,小学生消费习惯的养成与父母的态度、行为有直接关系。因此,要想使孩子形成健康的、科学的、文明的消费方式,家长必须做好榜样。[4] 2.3.1 家长要提高自身的审美情趣,消除攀比心理。家长对家庭的消费要先考虑收入情况,然后合理分配支出。家长通过言传身教来影响孩子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 2.3.2 加强家庭的理财教育。教育子女认识金钱,了解金钱的职能,在实际消费活动中亲自学会合理地支配金钱,并领悟理财活动中必须遵循的道德规范。 2.3.3 培养孩子生活的自理能力、责任意识。训练孩子的生活的自理能力,让孩子从小就学会自已的事情自己来做,不依赖他人。具备生活能力的孩子,什么事情都会做,什么事情都难不住他,他的自信心就会很强。 小学生的成长需要老师、家长的关爱与引导,做他们的忠实听众,做他们的良师益友。为了小学生的健康成长,社会各方面必须各尽其职,对小学生的消费方式、消费观念进行合理的引导。只要家庭、学校、社会同心协力,使小学生的消费走上正轨,相信他们的人生道路将会更加光明,更加精彩。 参考文献 1 卢卫斌.大众消费主义时代青年群体正确消费观的德育 培养[J].社会心理科学,2006(3):8~25 2 吴增强等.学校心理辅导研究[M].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 社,2000:34~79 3 岳晓春等.我国城市青少年闲暇生活状况及成因分析[J]. 青年研究,2000(12):11~23 4 曾燕波.中小学生家庭教育现状的调查报告[J].中国青年 政治学院学报,2006(5):13~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