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高中体育教学状况得到了比较明显的改善。但是,学生的体育学习逆反心理依然十分严重,这就严重地阻碍了高中体育教师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通过分析高中学生体育学习的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谈论了积极应对学生的逆反心理的几点策略。 关键词:高中体育教学;学生;逆反心理;原因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5-0252-01 目前我国的高中学生在进行体育学习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着对于体育教学的逆反心理,不仅阻碍了体育教师开展教学工作,还对自身的学习产生了极大的不良影响。 1.其产生的原因有主观方面的,也有客观方面的 1.1 主观原因:中学生由于知识经验的不断丰富和第二信号系统的发展,在思维活动中逐步摆脱了具体形象和直接经验的限制。有一定的认识,分析能力,好奇、多疑、有抱负,对未来充满着理想。但由于缺乏实际生活,工作的锻炼和经验,又常常忐忑不安,动摇困惑,从而滋生"逆反心理"。 随着自我意识的增强,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明显加强。不满足于别人对事物现象的描绘和解释,喜欢怀疑,辩论和发表自己的独特的见解,如我在单杆教学中,"转体900挺身下"的下法中讲到,此时右(左)手换成反握,不能正握,否则造成反关节运动,易出伤害事故,然而有个别学生有意试验,看能不能不用反握,而用正握顺利下。 中学生好表现,显示自己的力量和勇敢,往往做一些力所不及的事,而且希望急于求成。在体育教学中,如学习跳高,对助跑起跳技术的提高往往无甚兴趣,而追求于过杆姿势和达不到的高度。 有的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自制力不强,意志薄弱,自控能力差,不能控制自己的消极情绪,而使逆向心理继续发展。不是从"终身体育教育"出发,做一个全面发展的新人,而是认为自己年青体壮,体育课可上可不上,体育课成绩可要可不要,对教师的批评帮助不乐意接受,甚至产生对立的情绪状态。 1.2 客观原因:中学生的价值观念,理想观念及思想意识受到社会上的不良影响,助长了一些学生的逆反心理,学生产生了重智育、轻体育,看不起体育的现象,给教师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带来一定的困难。有些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办学思想不端正,使学生天天忙于读书、复习和应付考试,违背教学规律,用社会上一些不正确的观点来要求,评价学生,无形中滋长了学生对体育的"逆反心理"。教师不讲究教学艺术和教学方法,使学生感到学习枯燥无味,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甚至不了解学生,不尊重学生,违背学生意向。强学生所不欲,使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和倾向。思想教育工作不能根据体育教育之特点,空洞、抽象,居高临下,动辄训人。有言教而无身教,评价,奖惩学生,主观武断,以至产生愈教育,愈不听,愈批评愈欢迎。出现了被表扬者不能理直气壮,被批评者反倒倍受青睐等不分青红皂白,不讲是非标准的"逆反心理"驱使下的极不正常的现象。 2.那么应怎样克服学生的"逆反心理"呢 2.1 教学的内容、方法必须适应体育基础不同的学生的不同需要。对好者,难度、质量要提高要求,完成任务后甚至允许自选项目学习。由于每个学生体质,体育基础不同,因而对同一教材, 同一教法,其感受是不一样的,有的觉得难,有的稍加练习就能独立完成。这就决定在教学中的内容和方法也必须多层次的,以满足他们的需要。科学适宜的运动负荷和最佳的学习情绪状态要协调同步。 2.2 正确运用教师的影响力,关心学生、理解学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教师期望的效果"理论,加强师生的情感交流,表扬要客观而不走极端,用事实说服学生,用强有力的逻辑力量打动学生,实事求是方能取信于学生,体育教学过程也是师生感情交流过程,坚持感情制逆的原则。情感对立的双方都会为对方的言行产生"逆反心理","话不投机半句多"。所以教师要努力理解和尊重学生,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在泪水和笑声中消除隔膜,勾通心灵,使学生乐于接受教师的指导,创造活跃、轻松的气氛,为体育教学创造良好的心理条件。 2.3 抓住榜样,树立典型。在体育教学中,经常会有一些体育拔尖的学生;同时,也有一些不拔尖能吃苦耐劳的学生,教师这时就要抓住机会,将这些学生请出来给全体学生做示范,让学生来讨论评价,让学生从中体会到体育并不一定要拔尖,而是参与的态度,以及完成任务的精神,这时一种良好的教学方法。但要切忌,要确以"好"示范,而不能以教师个人好恶,或以个人对某个学生的感情偏爱加以选择。 2.4 针对个性差异,因材施教。根据学生具有不同的生活经验和不同的知识背景、不同的思维特点,巧妙的让这些处于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学生往往希望在与自己能力相当的学习情景里,倘若教师制定的学习计划超出其能力太多,学生就会畏难发愁,根本无兴趣可言。如果学习目的与其能力相符,学生通过努力能够达到,学生就会享受到自己通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喜悦,这种内心成功喜悦的体验积累就会逐渐动力定型为体验的兴趣。 2.5 教师要严格执行体育教学中的有关规定,特别是《中学生体育合格标准试行办法》,不受外界和他人干扰,不弄虚作假,自尊、自重。维护教师自身的权威。使学生真正认识到国家的教育方针,是促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体育不合格,就不是一个我们国家所需要的全面发展的新人。 2.6 由于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还有很多不相适应之处,政治、经济、体制存在许多弊端,党风和社会风气还没根本好转,封建残余还有一定的市场,有许多学校的负责人在办学的指导思想上不够端正,这些都诱发和强化着学生的"逆反心理"。在体育教学中,必须坚持正面教育,正面引导,努力消除不良影响。 总之,对中学生的逆反心理,教师要辩证看待,相信只要教育者用心努力,认真分析,探索原因,找出思想根源,用真诚的爱心去感化他们,用恰当的方法去教育他们,一定能把中学生的逆反心理由消极引向积极,从而培养他们成为新时代所需要医学论文的优秀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