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高校教师的内部动力包括高校教师的需要、专业理想和专业自我;外部动力包括政策法律法规、教师管理制度、文化环境和经济待遇等。内部动力和外部动力不是简单的加和关系,而是复杂的函数关系。 关键词: 高校教师 专业发展 内部动力 外部动力 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可以分为内外两方面。内部动力主要指来自高校教师自身的内源性动力;外部动力主要指来自高校、政府、社会等方面的外部驱动力和影响力。 一、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部动力 1.高校教师的需要 高校教师职业兼具社会职业、学术职业和自我成长型职业三者的特征,使得高校教师的需要的重要性排序与其他职业者有所不同。 (1)学习和求知的需要 高校教师对学习和求知的需求尤为强烈。原因是:首先,高校教师从事学术探究发现工作,所谓学术是指高深学问,高校教师是在已知知识和未知知识的边缘探索的人,必须掌握更多专业知识才能触及未知的边缘,才能及时把握学科前沿和学术发展动态,因而他们需要不断学习,丰富专业知识,拓展知识边界。其次,高校教师要进行知识和文化传播,而高校学生的背景、兴趣、能力、个性等都日趋多元化,知识结构等随着时代发展而不停变化,要想做优秀的“教书育人”者,必须不断学习、推陈出新、因材施教。最后,高校教师从事知识的开发、应用等社会服务工作,就需要了解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状况和需求,需要不断学习。 学习和求知需要是高校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和现实要求,而且是不断发展、持续的动力,因而笔者认为它是高校教师专业发展最重要的内部动力。 (2)创新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高校教师是一种学术职业,学术的灵魂和核心是创新,学者的最高追求和成就亦应为学术创新。高校教师重视具有创造性、新颖性的工作,不喜欢墨守成规和一成不变。他们作为新知识的探究者、发现者和应用者,对学术创新有着持久的兴趣和热情。 自我实现是人对于自我发挥和完成的欲望。作为一种“自我成长型”职业,高校教师需要不断改造、完善自己的主观世界,才能“以育己达育人”,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人生价值。这需要经常与自我进行对话,反思工作价值和自我价值,给自己设定新目标,不断摒弃低俗而追求更高境界,不断超越现实迈向更更远的目标。 创新和自我实现需要是高校教师的最高追求和人生目的,具有不断发展和可持续特点,因而笔者认为,它是仅次于学习和求知需要的第二重要的需求。 (3)尊重的需要 高校教师尊重的需要是很强烈的。因为:第一,高校教师总体来说是一个高学历、高智商的群体,从事着知识性、技术性、创造性很强的脑力劳动;第二,培养的对象——大学生是高级专门人才,还有科学研究、文化传播等也是社会发展十分重要的推动力,其工作具有很大的社会价值和较高的社会声誉;第三,在古今中外的历史传统上,教师、学者就是受人尊敬的职业,有“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等美誉;第四,高校教师只有得到学生的尊重,他们的“言传身教”才会取得良好的效果。这种种缘由决定了高校教师的高尊重需要既有必然性又有合理性。这种需要表现在高校教师希望通过自己的工作和劳动赢得社会和他人的承认、尊重和荣誉。 (4)生理和安全需要 现代社会,生理和安全需要的意义早已经超过了传统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的含义,包括保障高校教师生存与发展的丰富的物质条件,包括与社会上类似层次的职业平等的经济待遇。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低一层次需要的满足优先于高一层次需要的满足。也就是说,如果高校教师的低层次需要得不到满足,教师只会把工作看做维生手段和工具,而不会将它看做自我实现的“志业”,更高层次的需要难以成为发展的主要动力。因而,生理和安全需要虽然不是高校教师的主要动力,但它们的满足却是必要的前提。 2.专业理想 专业理想是教师对从事的专业工作的一种向往和追求。高校教师专业理想的核心内容包括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严谨治学、学术至上、追求真理和服务社会等。 高校教师必然需要具有专业理想。首先,因为教育是培养人、改造人精神世界的事业,如果没有专业理想,高校教师就仿佛失去了灵魂,怎能做“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育人是一项艰难、复杂、长久的工程。高校教师树立了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专业理想,才会不断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积极性,才能保持强烈而持久的教育动机,把教育生活的每一天都看做新起点,不断进行自我专业发展。 其次,高校教师要进行学术研究,真正的学术工作艰苦、枯燥、单调,需要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毅力,需要心无旁骛、埋头苦干的精神,需要忍受寂寞、淡泊名利的心态,而这些都必须有追求真理、学术至上的专业理想的支撑。 再者,高校教师要提供社会服务,也需要专业理想的指导和支撑,这个理想的关键就是“坚持真理,服务社会”。坚持真理、服务社会,才能不媚俗、不媚上、不以利益为驱策、不为权势而折腰,真正成为理性的代言人、公共知识分子。 3.专业自我意识
专业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所从事的专门职业的内容、本质、价值,以及所从事的专门职业行为的认识、体验与监控。教师的专业发展离不开专业自我意识,一个没有清晰的专业自我意识的教师不可能坚持长期持续的发展。库姆斯在《教师的专业教育》一书中提出:“一个好的教师首先是一个人,是一个有独特人格的人,是一个知道运用‘自我’作为有效工具进行教学的人。”[1]专业自我意识对高校教师的职业生涯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其专业发展的重要内部动力。拥有“高”专业自我意识的高校教师能够获得正确的专业自我认知和自我体验,能够有效进行专业自我监控,有利于提高教学科研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