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教育论文 >

高职院校精神文化特征及其建设路径研究(2)

时间:2014-07-07 17:32 点击:
1.实施校园精神文化和企业精神文化的对接。 校企合作如今已成为众多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当中重要的办学模式,然而要真正完成职校学生由校园人向职业人的角色转型,除了依靠在学习实训、顶岗见习以及就业渠道等方面做到

  1.实施校园精神文化和企业精神文化的对接。

  校企合作如今已成为众多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当中重要的办学模式,然而要真正完成职校学生由校园人向职业人的角色转型,除了依靠在学习实训、顶岗见习以及就业渠道等方面做到校企双方的介入之外,还必须在思想文化和价值诉求方面实现有效的校企对接。高职院校精神文化在一定意义上本就是企业精神文化的前奏〔3〕,它为培养未来更多具有高级技术的人才步入企业职场和社会工作岗位提供了思想准备。通过这几年就业形势的观察,我们发现当今企业在考虑员工任用方面越来越重视应聘者所具备的行业精神,如电力行业的“吃苦耐劳”、会计行业的“严谨自觉”、食品行业的“诚实信用”……这些优秀品质不仅是企业职业精神的核心体现,同时也是高职院校,特别是具有突出行业特征的职业院校精神文化建设的源泉。实现校园精神文化与企业精神文化的有效对接首要的便是积极吸纳现代优秀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理念,并能在学校的人才培养过程中有所体现,善于营造强烈的职业环境。如在学生的考评机制建立上可以借鉴企业模式,在课堂理论学习中教师要注意与实践环节的结合,在实训操作过程中注重安全生产意识的教育等等,从而使得学习要求与岗位要求相联系,学生角色与企业职工角色相结合。

  2.注重人文精神与职业精神相结合。

  这一点主要是针对高等教育的普适性价值而言。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们高等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从这一意义来说,我们当然有理由相信高职院校同样肩负着促进社会进步和人类全面发展的使命,要完成这一任务,最为关键的就是以全面的眼光来看待高职学生的发展。从培养目标而言,高职院校的主要任务是为企业培育输送适应现代工业发展要求且能熟练掌握相关高端技术工艺的应用型人才,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高职院校的学生就没有不断丰富知识、塑造健全人格的需要。事实证明,在当今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环境之下,上述品质早已变得尤为重要。以人文精神为出发点,注重文化知识的传播,有意识的培养“德”“技”双馨的学生是高职院校精神文化构建的基础。由此,不仅有利于破除社会对高职院校的世俗偏见,与此同时也能体现教育本真的回归。“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必须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坚持育人为本,突出以诚信、敬业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4〕,高职院校精神文化构建中人文精神与职业精神相结合说到底就是树立“以德为先”的思想主张,以培养高素质的优秀职业人为目标。因此,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还须重视文化氛围的创设,以各类文化课为契机,发挥其引领思维、开启智慧、塑造灵魂的重要作用,如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培养大学生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各类实践活动、社团活动为载体,提升“第二课堂”的文化内涵,做到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的同时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

  3.突出高职院校“三风”建设的重要作用。

  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核心价值以及校风、教风和学风是构成其精神文化内涵的主要部分。作为职业院校综合实力的重要表现,精神文化总是在“润物细无声”的过程当中发挥着持续作用,这种隐匿性从另一个层面则要求我们必须在高职院校精神文化的表现形式或者说载体选择上有更为充分的认识,以便实现其由“隐性”向“显性”的过渡。注重校风、教风、学风的“三风“建设,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是高职院校精神文化的有力体现。强化校园“三风”建设是高职院校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为此,我们需要明确的是“三风”建设当中精神文化内涵的释放除了表现于一定的目标性指数,更应当体现在整个建设的过程中。如良好的校风体现于广大师生员工工作态度和为人处事的过程当中,体现在校园各种硬件设施和环境创设当中,校风建设在一定意义上实际已然包括了教风和学风的培养,它在表现高职院校精神文化上具有特殊的意义,更是社会各界评判一所院校是否优秀的最主要标准。教风建设是以教师为“窗口”的精神文化展示,在这里,广大职业院校教师不仅是该校核心价值理念的“传播者”,也是“代言者”。“为人师表”、“德才兼备”是教风建设的核心,为此,制定科学人性的考核机制以及实施民主有效的管理制度同样有利于高职院校精神文化的创建。学风,在概念上往往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院校教师的治学态度和治学原则,二是院校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前者对于后者有着重大的影响。高职院校在办学过程中,务必要体现勤学加实干的精神,以“双师”型师资队伍引导学生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优秀品质,以产学研相结合办学模式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4.传承历史和与时俱进相融合。

  高职院校精神文化作为社会精神文化亚文化的组成部分在一定意义上亦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对于每一所高职院校而言,构建良好的精神文化既要传承经典,体现本校的优良传统,又要与时俱进,实现文化的创新发展。这种文化的创新既可以是对当前社会核心价值观的融合,同时也可以是对国内外优秀思想文化、行业文化的借鉴。但是,无论这种建设途径如何,高职院校在融合借鉴的同时都必须要结合自身的实际需求和发展要求,实事求是的促进本校精神文化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总之,良好的精神文化不是自发形成的,而是全体师生、教育管理者和参与者自觉培育、自觉养成的过程。在构建高职院校精神文化时,只有深入把握其基本特征,跳出片面化、功利化的思想牢笼才能实现高职院校精神文化由“应然”向“实然”的转化。

  〔参 考 文 献〕

  〔1〕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

  〔2〕傅德岷,等.大学 中庸 孟子:注释·译文·赏析〔M〕.武汉:武汉出版社,2008:3.

  〔3〕刘清香.高职院校精神文化的内涵与建设路径〔J〕.职业技术教育,2012,(17).

  〔4〕 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J〕.职业技术教育研究,2005,(11).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