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对策与建议 针对“90后”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的这些偏差,应当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加强引导,以提升“90后”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促进他们人际关系的发展。 1.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对于“90后”大学生纠正自我意识的偏差,促进自我意识的发展和完善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高校应重视和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针对性地开设特色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增加心理教育的实践环节,发挥心理咨询的作用。在课程方面,可以开设人格心理学、成功心理学、恋爱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等心理学选修课程。大学生们可以针对自身的需求选修,从而提高自我认识、自我教育的能力,促进自我意识的不断完善。在实践教育环节,可以定期在大学生中开展心理剧大赛,让大学生在自我发展过程中所经历的心理冲突、困惑及解决应对方式,以情景剧的形式,传播给更多的大学生,让大学生们学会和明白在遇到相关问题时应该如何应对。心理咨询是高校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通过心理咨询,可以针对不同的大学生人际交往中不同的自我意识偏差进行个别辅导,从而有效地解决其存在的问题。 2.搭建良好的人际交往平台 “90后”大学生作为在校生,他们的人际交往主要是围绕着宿舍和班级为中心而展开的,因此,必须重视宿舍和班级建设。为此,高校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为“90后”大学生搭建良好的人际交往平台。首先,高校应加强宿舍文化建设,努力为大学生营造一个团结向上的宿舍集体。针对宿舍里由于自我意识的偏差导致的人际冲突,班主任、辅导员要帮助他们剖析自我,调整认知,以调节与完善宿舍人际关系。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可以开展有关自我认知、自我体验、自我调控等方面的主题班会,通过召开主题班会的形式,“90后”大学生实现自我的成长与发展,并通过班级良好氛围的营造,让大学生充分体会到班集体的温暖,促进同学间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 3.发挥社团活动在“90后”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作用 狭小的人际交往范围,不利于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与完善,所以应为“90后”大学生提供更广阔的人际交往空间,社团活动可发挥重要作用。当今高校中的社团组织种类繁多,不仅丰富了大学生的课余生活,增长了大学生的才干,还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促进他们心理的成长与发展。因此,要对社团活动进行大力的指导,提倡团结友爱、乐于助人的社团氛围,充分锻炼和挖掘社团成员潜在的人际交往能力。特别是要重视心理社团的作用,心理社团既可以促进社团内部成员的交往与自我完善,还可以带动周围的人,引导他们在遇到人际问题时进行自我调节,积极有效地解决问题。 4.加强自我教育,走向自我完善 最好的教育是自我教育,特别是在自我意识方面。自我教育中,“90后”大学生既是教育的主体,又是教育的客体,可以最大限度地增强自我意识的积极作用,消除其消极影响。“90后”大学生的自我教育,首先,正确地认识自我,通过自我感觉、自我关注,得出自我评价;其次,通过观察他人,找出自身与他人的差距;最后,针对自身不足,进行自我控制,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使自己的人际交往有所改善。在人际交往中,应该克服交往中出现的自我意识偏差,如个人中心、功利色彩、虚荣攀比、完美主义等。交往实践是自我教育中最重要的环节。在人际交往中,人们可以通过与他人的比较,发现自己的优点,认识自己的不足,从而更客观、更全面地认识和评价自己,也只有在人际交往实践中,“90后”大学生才能不断发扬自己的优势,改正自己的不足,促进自我意识的全面提升与发展。 “90后”大学生作为未来我国社会发展的接班人,他们的健康成长关系重大。自我意识与人际关系的双向良性互动,将极大地促进大学生的健康发展。关注“90后”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自我意识偏差,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引导和论文检测教育,需要高校教育者持之以恒的努力。 参考文献 [1]傅再军、黄荣华.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对策建议——以云南某高校2447名新生问卷调查为例[J].学园,2011(6) [2]向楠.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主导下和谐人际关系的构建[D].长春工业大学,2010 [3]张宾州.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问题探析[J].林区教学,200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