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加强对复杂环境问题的研究,制定方案,个个击破。涉及多部门的复杂环境问题,例如城乡结合部地区,没有部门牵头研究解决,属地政府也持观望态度等政策,谁也不愿意往前多走一步,大家已习惯于只谈问题,不研究破解思路,只提难度,不谋划解决方法,一切等待市委、市政府的决策。对于这类涉及土地、规划、人口、业态等多因素的环境问题,要研究如何发挥属地政府的作用,真正实现条入块,块统条。比如城乡结合部的整治,探索由区县政府统筹提出几个城乡结合部的打捆整治,这样才能给职能部门留出在产业、居住和公共设施建设重新规划布局的余地,这肯定比单一区域的整治既提供了丰富的手段,又提高了效率节省了成本。对于复杂环境问题需要区县政府根据自身条件积极主动落实并包装项目,加强项目前期工作,明确各职能部门的支持内容,项目方案应具备实施或可报市政府决策的深度。按照集中智力、财力办大事出效果的原则,今后每年都应提出2-3项能出整体效果的重点环境建设工程,报北京市政府批准,集各部门力量出环境成果,通过重大重点项目实现首都环境的改观。 (五)通过加大投入,奖励激励,市场运作,社会宣传,实现有保障 第一,建立环境建设资金保障机制。环境建设是社会各类建设的基础,市民对环境的满意度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逐步提升,必须建立合理的环境建设投入和增长机制,确保北京市环境建设水平持续稳步提高。根据当前首都环境现状和形势,每年市级财政环境建设项目资金投入应不低于2008年北京奥运会筹办期间的水平,并建立相应的增长机制。同时,各区县的环境建设投入也应与市级投入按照一定比例配套和增长。 第二,制定环境建设“以奖代补”、“以奖促治”的奖励激励政策。通过环境建设项目的追踪问效,在市级环境建设资金的使用上,应体现奖励的原则,不搞区县间的项目资金平衡,鼓励区县政府先行先得,多投多得,精品多得,制定环境建设“以奖代补”、“以奖促治”政策。对于市级环境重点项目,采用“以奖代补”的方式给予支持,对于环境脏乱死角的治理,采用“以奖促治”的方式给予支持。“以奖代补”、“以奖促治”政策,中央财政在农村环境保护项目中已经推行,山西等省市也已实行,对调动实施主体积极性,提高环境建设质量,吸引社会资金投入起到显著成效。 第三,注重市场运作研究,探索环境建设的市场机制。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全会还指出:推进城市建设管理创新。建立透明规范的城市建设投融资机制,允许地方政府通过发债等多种方式拓宽城市建设融资渠道,允许社会资本通过特许经营等方式参与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和运营,研究建立城市基础设施、住宅政策性金融机构。这些重要精神我们要弄懂、吃透,逐步在首都环境建设中探索市场机制的运用。 第四,重视社会宣传作用,为长效管理提供保障。成事先攻心,宣传工作有着重要的作用。环境建设需要社会单位和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保持环境建设成果更需要每一位市民的积极参与,只有形成社会单位和居民的自治,才能有效的形成长效管理,这也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制保障的要求。要重视宣传工作,做到长效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