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介绍了IT运维管理的发展历程,针对电力企业营销系统的运维管理体系的构建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供电企业;营销系统;运维管理;体系构建 供电企业在使用信息化的营销系统时,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为了满足供电企业发展对电力营销提出的集中化要求,供电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就必须理清各主体之间的关系,并从建设技术、业务流程、应急管理、安全运维以及队伍建设等方面,建立一套高效、科学的运维管理体系。 1.IT运维管理的发展历程 1.1网络服务管理(即NSM)在NSM阶段,IT运维管理的主要作用就是对供电设备以及电网的可用性以及连贯性提供保障。从而让供电企业在电网运转过程中,由传统的“事后处理”转变为“主动管理”。在此阶段中IT运维管理的主要目的就是确保供电企业的相关业务的顺利完成,并以此来产生相应的间接价值。 1.2IT服务管理(即ITSM)在此阶段中,IT运维管理的主要作用就是将电网运行过程中的各项流程、人员以及技术紧密的结合在一起,其中电网流程是该阶段的核心内容。ITSM在某种程度上,推动了供电企业由主动管理向服务导向的方向发展,同时它还对供电企业的IT组织工作的主要内容做出了相应的规定,即为供电企业的生产经营提供高质量、低成本的IT服务,从而实现供电企业的业务与IT之间的转换与融合。 1.3业务服务管理(即BSM)在此阶段中,IT运维管理主要是以强调企业的业务目标为导向的,同时,它还是企业业务动态与IT资源之间的动态映射。BSM在电力营销过程中的应用,让供电企业的营销系统由服务管理转变为了业务价值,它还将企业的业务成果与IT基础设施有机的联系在一起,为IT部门的相关业务决策提供了一系列的帮助。 2.电力企业营销系统IT运维管理现状及对其提出的新要求 目前,电力企业IT技术正处于智能化、自动化高速发展阶段,电力营销、人力资源等重要业务系统也逐步走上系统化、技术化道路,为电力企业业务拓展与发展带来了重大源动力。当前,一部分电力企业所建设的营销系统大多采用常规的面向设备服务的IT运维管理方式,基本没有采用面向服务对象的运维管理模式,满足不了“以服务对象为导向”的发展趋势。如果电力企业营销系统仍然采用传统的运维模式,将难以对整个营销系统的可用性、可行性进行客观的动态分析,也就很难贯彻与落实“以服务对象为导向”的发展战略,人性化服务也就无从谈起,使得以人性化服务为宗旨的营销运维工作得不到进一步发展,始终处于被动局面。为了满足电力企业营销业务发展的需求,应结合其工作现状从系统化、网络化、人性化角度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探索出一套适合电力企业营销业务发展的运维管理模式,以满足客户各个方面的要求。 在电力企业营销系统运维管理模式从“以技术为导向”向“以服务为导向”转变的重要时期,为了实施人性化、系统化、网络化管理,对营销系统运维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第一,要确立“以服务对象为导向,以业务价值为核心”的管理思想;第二,由于电力企业电网覆盖面比较广,为了加强各级之间的业务沟通,应树立集中统一的层次化管理思想,使资源得到优化配置;第三,使核心业务得到长足发展,为了增强电力企业经济效益,应竭尽全力促使其核心业务得到发展,降低IT事故对关键业务正常运行的破坏性影响;第四,实现资源共享,以便提高数据传递效率,提高数据监控系统效率。 3.电力营销运维管理模式构建 3.1优化营销业务服务流程
通过营销业务运维管理流程的优化改进,可以使日常的运维管理工作更加流程化、系统化,使运维管理人员角色更加清晰化,从而有效提高营销业务问题的解决速度和质量,使整个运维管理体系中信息数据的相关技术和信息资料更加畅通和透明,使实际营销服务信息更为完整化、灵活化。营销业务运维服务流程,涉及到整个营销业务的事件管理、问题管理、配置管理、变更管理、以及发布管理等五个核心运维管理业务流程。在“主动式”营销运维管理模式建立过程中,要充分结合国家电网公司“两级三线”的可靠运维体系模式,根据营销业务实际功能需求,通过梳理优化运维业务、工作票、操作票等与营销业务服务相关的运维管理流程,确保整个营销服务业务运维流程能够按照国家电网公司相关技术标准进行建设运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