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国经济发展迅猛,人们生活质量显著提高,但是这些发展不应建立在破环环境基础上,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是必然趋势,但在我国新低碳经济环境下,环境成本管理有不足之处,具体表现如下:
(一)成本管理所依托的新低碳经济发展尚未成熟
自2003年提出低碳经济开始,低碳经济并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但是随着环境问题的不断恶化,放弃高碳经济生活已经成为全球共同追求的目标。在国内的关于低碳经济研究的论文当中也都提到过,低碳经济作为成本管理所依托的一个大环境,其发展至关重要,而有关低碳经济的法律制度建设则是这一大背景得以发展的必要条件,只有法律强制性使企业配合低碳经济发展,经济模式才能更有效的向低碳经济模式转型。低碳经济在国内以及国外的研究尚不充分,没有相关借鉴,在我国的法律制度中也没有对其明确的规章制度,缺乏法律强制性约束必将减缓低碳经济在我国的发展进程。
(二)企业环境成本管理理论与实践相对落后
企业想在成本管理工作中建立一套完善全面、科学合理的环境成本管理系统,就必须建立在雄厚的资金投入基础上,环境成本的控制方法有生产周期法和作业成本法,无论哪一种方法都需要专业的人员配备,即使另外培育一线工作人员也需要资金投入进行专业知识培训,无疑又是一项很大的投资,毫无疑问,面对巨大的资金投入,企业一定会排斥此种方法。另外,传统的成本控制方法,生命周期法和作业成本法都有缺点,操作起来费时费力,对于一些耗时较长的产品,利用生命周期法要全面计划,计量界限会一直延长至将来,资源计量也要从利用开始涉及多家企业和员工,这都要求企业有一个统一的核算标准,但目前这种标准还未形成;利用作业成本法也要求有一个合适的分配标准,如果标准不合理分配不准确仍旧不能达到控制环境成本的目的,无异于做无用功。显而易见,环境成本管理方法手段目前比较落后,实用性较差,这是我国环境成本管理的一个典型表现。
(三)相关人员配备不足、企业环境成本管理意识淡薄
在新经济形势下,环境成本管理是企业进行发展的必经之路,但作为一个新型的成本管理体系,需要企业有专业人员在一线工作进行指导。目前,我国在这方面的专业人才非常少,与此同时在培育专业人员方面资金投入严重不足,这样就必然会导致企业生产成本增加,成本增加必将导致定价增加,从而企业在市场受欢迎程度下降失去竞争力,如此一来,环境成本核算失去了本身的价值。如果相关会计培训机构、学校能够注重培养环境成本管理方面人员或者将其作为一个模块纳入教材当中,相关人员的培训成本将不会是企业的负担。
同时,企业环境成本管理意识淡薄也是我国低碳经济下成本管理的突出问题,虽然我国早已摒弃先污染后治理这一错误观念,但是之前我们所追求到的经济利益都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取得的,所以目前企业的环境成本当中也应当包括为恢复环境所投入的支出费用,将这一部分成本纳入成本管理系统才能使得成本核算更具体明确,但是仍然有很多企业环境成本管理意识淡薄,不重视环境成本管理,严重阻碍了环境成本管理的发展。
四、完善新低碳经济环境下成本管理的措施
针对我国的具体情况,主要提出以下几种解决措施:
(一)完善相关会计法律制度和环境成本管理体系
应该建立并规范环境会计准则,规范企业根据环境成本的计量原则进行计量,并且要做到准确真实地在财务报表上披露环境成本相关信息,准则中应当对环境成本披露内容进行规定。财政部等专门机构应当定期对企业的信息披露进行审查,针对没有按照法律规定进行披露的企业根据情节的轻重进行相应处罚。
另外,对于环境会计应当进行立法,完善环境会计相关法律法规建设,通过法律的约束来使企业开展环境会计工作,对于不按照立法进行环境保护的企业,明确其应负的法律责任,具体到法律责任的内容和形式。在这一过程中相关部门应当协同配合,共同审查碳排放量较大和对环境影响较大的企业,将有破坏环境倾向的企业列入“黑名单”,定期对这些企业审查、抽查,派遣监督人员分地区对于所列企业实施监督,对于有破坏环境的企业给予警告,针对违法法律制度,不定期进行环境会计核算的企业进行惩处,充分依靠法律的强制力保证实施,只有严格执行才能引起企业的高度重视,才能更好实现低碳经济的成本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