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前言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国家能源政策及产业结构的改变,生产用电比例逐渐下降,生活、市政用电比例逐渐上升,导致电网负荷的峰谷差越来越大,电网对调峰的要求越来越迫切,大型火电机组低负荷运行的时间越来越长,也就是说,大容量机组必然要参与电网的调峰[1]。频繁的调峰对锅炉的安全运行产生了影响并对各个受热面带来了危害,严重影响了锅炉的使用寿命[2]。
目前,国内外主要有四种火电机组调峰方式[3]:启停两班制运行方式、低负荷运行方式和少汽无功运行方式。低负荷运行方式会造成末级叶片的水蚀、经济性差等一系列不良影响,而少汽无功运行方式来自苏联的经验,我国北方有些电厂过去也曾做过有关方面的实验,目前来说,尚处初级阶段。况且与热态启动相比,其转子寿命损耗相同的情况下耗能方面却要高出不少,因此现在较少采用,所以前两种调峰方式值得关注。
1.启停两班制运行方式
即机组白天满负荷运行,而晚间停机6-8小时,早上再热态启动[4];此种调峰方式最大的优点是机组调峰幅度大,而缺点是操作起来比较复杂,各设备的寿命损耗大,尤其是对大型机组。
1.1两班制运行方式对锅炉的影响和保护受热面的措施及对策
1.1.1对汽包的影响
在汽包锅炉频繁的启动过程中,由于热应力的原因,汽包会产生变形和裂纹等重大事故,从而影响汽包的使用安全和寿命。所以在定期检验过程中,汽包是重点检验部位。因汽包承受工作压力较高,且在高温条件下工作。所以机组在运行中应满足以下要求:
①锅炉上水的温度一般控制在20℃~70℃,而上水时间则遵循夏季不少于2个小时,冬季不少于4个小时的原则。上水速度必须均匀缓慢,以便控制汽包上壁和下壁的温差小于等于40℃,给水温度与汽包壁的温差小于等于40℃。同时要严格控制锅炉启动时的升压速度,特别是在低压阶段,升压更要缓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