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有特色并具有民族风味的岭南舞蹈文化既是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岭南文化中主要的组成形式之一,同时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宝库中璀璨文化的组成部分和重要的形式之一。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与非物质文化有关的保护政策和条列,同时省委省政府也提出了一些与非物质文化保护有关的规范。岭南舞蹈作为广州非物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得到了一定的保护和发展。具有深厚文化内涵以及多民族大聚居的岭南使该地区的文化具有多元化与融合化的特色。所以在谈起岭南民间的舞蹈发展过程时,不仅要把眼光放在汉族及与汉族紧密联系的客家人那里,也要从根本上去挖掘该地区的民族特色和民族风味,从实质上把握岭南民族舞蹈的特色。作为广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岭南民族舞蹈其方向主要有两个方面:(1)传统舞蹈;(2)新编写舞蹈。本文主要针对岭南民间传统的民族舞蹈的传承和发展展开一定的讨论和分析。
一、岭南舞蹈的艺术形态
作为一个受到外界影响较大并且依山傍水的岭南地区,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物质和文化形式,并由其特有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作为舞蹈是一种能够从实质上反应当地生活特色的艺术形式,能够从本质上体现出当地的风味。法国著名文艺批评家丹纳论述中指出:"一个时代的精神以及周围的风俗人情决定了该作品的生命力。"具有悠久历史的岭南传统舞蹈,在不断的发展和进步过程中形成了多元化的特点和形态。组成其民间舞蹈艺术的除了汉族人民编写的"龙舞"、"春牛舞"等之外,"师公舞""采茶舞"是壮族的典型代表;"打柴舞"(即"跳竹竿)、"钱铃双刀舞"等是黎族的最佳表现舞蹈;其中"猎步舞"与"栽竹舞"是畲族的拿手好戏;瑶族的"长鼓舞"等,通过这些舞蹈的表演和演绎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岭南的舞蹈特色,并从一定程度上反应出广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和底蕴。
岭南舞蹈不但形态各不相同并且其内容的表达形式更是多种多样,有表现浪漫爱情的情歌舞蹈、还有用酒歌舞表达喜庆丰收的、以及表达渔民生活的乡间舞、表现山民放牧的牧羊舞、还有表现先民们采摘狩猎生活的舞蹈等。不同的舞蹈表现着不同时代人们的生活和思想情感,甚至人们的喜怒哀乐。所以我们必须加大对岭南民族舞蹈的研究力度,尽最大的努力做好岭南舞蹈的保护工作,使它得以延续和发展。同时要在做好保护工作的过程中,使它不断发扬,在利用中使它不断的成长和完善。岭南舞蹈作为广州非物质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是在历史演变过程中流传下来的价值体系和文化底蕴,需要在新的文化体系中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同时要对它进行良好的利用,使得该文化在未来的生活中发展的更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