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校课堂教学的现状
在最近几年里,由于工作关系我有幸聆听了全校各个专业上百节课,总体感受老师们备课认真,内容充实,讲解透彻,教学效果良好,他们为学校培养时代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做出了很大贡献。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在整个高校课堂教学中,也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其中最为普遍也是最容易被大家忽视的问题是课堂教学的不深刻。
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必须讲究“新”与“深”。曰“新”者,乃发前人之所未发,创新是也;所谓“深”者,乃言前人不能言、不敢言,深刻是也。隔靴搔痒是平庸,鞭辟入里是深刻。古人有云:“隔靴搔痒赞何益,入木三分骂亦精。”课堂教学,要求教师在短短的几十分钟最大限度地给予学生最多的信息。这个“多”,绝不只是数量上的“多”,而更重要的是质量上的“多”。如何达到“质多”的目的?我们认为主要在于课堂教学要深刻。讲课不新,则多是照本宣科,泛泛而论;讲课不深,则是平庸无奇,人云亦云。
这种现象,年轻教师比年长教师普遍些,文科类教学比理工类普遍些。年轻教师是因为经验不足,年长教师则是钻研不深。文科类比理工类普遍则是学科性质所决定。在听课中有一个现象最能说明这个问题,先后听了多个数学老师的课,几乎都很优秀,而其它学科就参差不齐。何故?数学不懂就不懂,而文科类不懂也似乎能懂,比如中文教学,是:“什么人都可以当中文老师,什么人也当不好中文老师。”因为文科类的教材,谁都能读懂七、八成,教师即使不用心钻研教材,照本宣科也完全能对付几十分钟,数学则不然。说什么人都能当中文老师,是说只要认识字,便可去读课;说什么人也当不好中文老师,是说若深入其中,搞懂弄透,并有自己新的感悟,从而给学生深刻的启发,则绝非易事。
二.原因分析
课堂教学中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那么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其中的因素很多,因为课堂教学是一项非常复杂的艺术活动。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们的人才培养方案目前还存在着某些方面的缺陷。为什么有这样的结论?也许一般人会认为,课堂教学的效果与人才培养方案实在没有太多的联系。其实,这种认识是完全错误的。我们知道,所谓人才培养方案是指在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实施人才教育的过程的总和。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的确定,重点难点的突破,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形式的实施,都必须统率于人才培养方案之下;而反过来,人才培养方案也必须根据培养人才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来确立。比如为了使教学内容适应时代要求,我们应更新教学内容,介绍学科的新发展、新成果,拓宽学生专业面。同时还应该改革教学方法,变“满堂灌”为“启发式”、“讨论式”,激励和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等等;总之,目前高校课堂教学中存在的诸多不足,都或多或少反映了现阶段我们的人才培养方案存在某些缺失,这一点毋庸置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