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来谈学术,觉得勉为其难。其实,论文榜认为,从某种意义上,我热爱学术,但学术做得并不出色。但《中南 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的邀请,以及年轻学子的热情,又动摇了我不做任何点评的决心。我想,王国维对做学问的总结,应该也是我的心声的:第一层次,衣带 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二层次,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三层次,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时,那人却在灯火的阑珊处的。于我, 要做到第一层次己是难得,做到二三层次,却绝非易事。 做学问不问柴米油盐,自然是很高的理想与境界。我想,但凡不是圣人,可不必效 仿。涉及到学术的事情虽算不上神圣,但总结自己的经历,也有几点可以谈谈。首先,学术是需要理想的,理想的实现有赖于兴趣、专注、投入和定位;其次,学术 不等于论文、课题与名声;第三,学术的终极主张是实现的人生理想。 对于做学术而言,以下几点不可或缺: (一)兴趣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研究学术来说,这一点显然是非常重要的。兴趣的最大好处在于,你不是由于外在的诱惑、压力或者报酬而去从事你不喜欢的 领域。很多人可能没有内在动机却做出较大的学术成就,但从大样本量上统计,有内在兴趣的人所做的学术成就显然高于没有学术兴趣的人。譬如,学生常常根据家 长的选择来决定自己的研究生涯;根据就业市场的偏好来选择自己的研究方向;根据冷门、热门来定位自己的路径;祈求老师指定课题来从事研究;发表大量低端论 文以迎合晋升需要等等。这些迫于外在压力或者报酬所做的选择很难使一个人维持一生热情去追求学术生涯。加之,受传统文化“学而优则仕”的最高理想的影 响,大部分人在取得一定研究成就之后转身从政,渴望声名而远离学术。 (二)专注 我们周围的世界有太多分散注意力的事情十年板凳冷,十年磨一剑的现象不再常见。论文榜说,无论是电视、报纸、网络、书籍,对超级明星人物的过度渲染,使学术的环境变得日益浮躁。功利主义和重商主义思潮,使学术理想变得不值一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