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必然受到具体环境的影响,论文榜说,这种具体环境一方面表现为知识、策略、技能本身 的应用情境即写作学习的任务情境,另一方面表现为主体情境,即学习者本身的知识经验特征。教师在设计写作学习任务时,需要基于学习者的主体情境,要考虑学 习任务与学生原有知识经验之间的关系,按照学生认知建构的规律进行安排与组织。 写作兴趣根据写作的过程可以区分为写前兴趣、写中兴趣 和写后兴趣。在写作任务设计时要考虑的主要是写前兴趣,这就是说,在设计任务时,要千方百计地激发起学生对任务木身的兴趣,将学生置入想说、想写、想表达 的写作心境中去。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让学习者从“要我写”进入“我要写”的心理状态。关于兴趣,杜威有着很深刻的认识。他在论述兴趣与训练的意义时指 出: 杜威认为,兴趣和目的,关心和效果必然是联系着的。“目的、意向和结局这些名词,强调我们所希望和争取的结果,它们己经含有个人 关心和密切注意的态度。兴趣、爱好、关切、动机等名词,强调预见的结果和个人命运的关系,以及他为要取得一个可能的结果而采取行动的愿望。”杜威还指出, 提高学生趣味的办法“在于发现和儿童目前的能力有联系的事物和活动。这种材料能使儿童乐于从事,并使活动始终如一地、连续地坚持下去,这种材料的作用就是 它的趣味性。如果我们的教材有这种作用,就不需要去寻找使材料有兴趣的方法,也不需诉诸专断的、半强制性的努力。” 杜威的论述启示我们,要让学生对写作感兴趣,除了让要让学生有能力去完成写作任务外,关键就是要让学生能体会到写作与他们生活具有相关性,让他们成为写作学习活动的参与者,让写作成为他们的需要。 要让学生能体会到写作学习与他们生活的相关性,就需要摈弃单纯的机械的写作训练。单纯的写作训练长期以来在我们的写作学习中占据着主导地位,其实质是将 技能训练作为核心教学内容。技能可以指作文过程中的一般技能,如审题技能、构思技能、行文技能和修改技能等,也可以是记叙、说明、议论三种文体的写作技 能,如写景状物技能、抒情达意技能、写人记事技能、介绍说明技能、说理议论技能等。当然还可以包括其他的分类形式的技能。由于这种是一种典型的写作练习, 一般不关注发表与思想的交流,而关注用各种技能把脑中的想法写出来,以迎合教师的口味和考试的标准。单纯的写作训练往往强调模式化的写作,代表了一种“公 式主义”的倾向。学生无法体验到这种写作训练的实际意义,无法体会写作到与其生活的关联,产生不了写作的兴趣。 写作学习任务设计与学 生实际生活需要相吻合是提高学生写作学习兴趣的关键。任务的设计要考虑写作的经世致用的价值。我们要更多地“利用”与学生生活相关度较高的真实情境来进行 写作学习任务设计。同时还要关注学生精神情感方面的需求。无论是真实的还是拟真的情境,都能让学生体会写作的真正意义,从而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 对于学生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形成的兴趣领域,在设计中应当以多种形式加以关照,满足学生的认知需求。论文榜分析,李白坚教授提出要关注写作话题的诱导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