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论文中心 > 医学论文 >

浅析纳洛酮治疗脑血管病意识障碍的疗效

时间:2015-04-24 09:45 点击:
摘要:目的:研究纳洛酮治疗脑血管病意识障碍的临床疗效观察。 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7月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脑血管病意识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将60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30例患者给予常规脑血管疾病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30例患
  摘要:目的:研究纳洛酮治疗脑血管病意识障碍的临床疗效观察。 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7月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脑血管病意识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将60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30例患者给予常规脑血管疾病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30例患者给予纳洛酮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 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0.0%;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6.7%,观察组患者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纳洛酮治疗脑血管病意识障碍的临床效果较显著,值得应用推广。 
  关键词:纳洛酮;脑血管病;意识障碍 
  【中图分类号】R7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1-0180-01 
  意识障碍在脑血管疾病患者中为常见症状,造成该种症状的原因主要是脑组织发生水肿、二氧化碳潴留、脑组织缺氧缺血以及脑血管疾病本身因素等的影响,是脑组织功能紊乱的一种表现[1]。患有脑血管病意识障碍的患者主要表现出昏迷、抽搐、烦躁不安、嗜睡、头痛头晕以及精神错乱等临床症状,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该研究选取该院2013年1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60例脑血管病意识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分析纳洛酮治疗脑血管病意识障碍的临床疗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60例脑血管病意识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2例,女28例;年龄35~80岁,平均(56.8±20.8)岁;所有患者均经临床诊断及相关检查确诊,其中脑栓塞18例,蛛网膜下腔出血26例,脑血栓16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30例/组。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脑血管疾病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纳洛酮进行治疗,早上8:00左右给予患者静脉注射盐酸纳洛酮,初始剂量为0.8 mg,继而在250 mL的生理盐水中加入2.4 mg的纳洛酮进行溶解,给予患者0.4 mg/h的速度静脉滴注,尽量使其在6 h滴完,1次/d。意识模糊或者是昏睡的患者可以给予3d时间的治疗,浅度昏迷的患者可以给予5 d的治疗,深度昏迷患者给予1周的治疗[2]。 
  1.3 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患者意识转清,昏迷的患者神志清醒,思维反应恢复到患病之前的水平;有效:患者意识障碍情况明显好转,昏迷的患者转为嗜睡或者昏睡等;无效:患者意识障碍情况未得到好转,病情甚至有所加重。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χ2检验。 
  2 结果 
  经过治疗后,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0.0%;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6.7%,观察组患者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脑血管疾病意识障碍在现代临床中为较为常见的多发性疾病,应用较为传统的治疗方法对该疾病进行治疗的效果不太理想。纳洛酮在临床上急性酒精中毒、休克昏迷、急性脑卒中、麻醉苏醒、中毒中较为常见的一种镇静治疗药物,是一种阿片受体纯拮抗剂,也是一种羟二氢吗啡酮衍生物,该药物的阿片受体与吗啡或者是脑啡肽相比,其亲和力更强,但是不具备激动活性。 

   论文榜(www.zglwb.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代理,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栏目列表
联系方式
推荐内容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9-6119-6312
微信号咨询:
18961196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