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颤动抗凝治疗中国专家共识》[1]指出,中、高危房颤患者长期应用华法林治疗可以有效降低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其疗效显著优于阿司匹林和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具有用法简便、药代动力学特性稳定、不需要常规监测凝血指标、较少受食物和其他药物影响等优点,但价格比华法林高。社区医生应根据不同患者情况,合理选择抗凝药物。在常规监测INR的情况下,建议首选价格低廉,疗效确定的华法林,以增加房颤患者治疗的依从性。
抗凝治疗监测在社区尚未开展
抗凝治疗可增加患者出血性并发症的风险,因此在治疗前以及治疗过程中应监测患者凝血酶原时间,根据监测结果调整治疗方案。常用的抗凝治疗出血风险评估方法有INR、抗凝治疗时出血风险的HAS-BLED评分等。本次调查显示,房颤患者对抗凝治疗过程中出血风险监测的知晓率几乎为零。由于房颤患者INR检测主要在医院的中心实验室完成,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房颤社区抗凝治疗的开展,降低了患者抗凝治疗的依从性[6]。最近,我国开始引进INR即时检测技术,只需1滴指血,可即时报告检测结果,为INR的社区管理及患者家庭监测提供便利。建议社区引入该项适宜技术,提高社区房颤的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 中国老年学学会心脑血管病专业委员会,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心律分会, 等. 心房颤动抗凝治疗中国专家共识[J]. 中华内科杂志, 2012, 51(11): 916-921.
刘骅, 刘启明. CHADS2评分与CHA2DS2-VASC评分孰优孰劣[J]. 中外医疗, 2014, 33(6): 196-198.
Lloyd-Jones DM, Wang TJ, Leip EP, et al. Lifetime risk for development of atrial fibrillation:The Framingham Heart Study[J]. Circulation, 2004, 110(9): 1042-1046.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 中国部分地区心房颤动住院病例回顾性调查[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3, 31(12): 913-916.
周自强, 胡大一, 陈捷, 等. 中国心房颤动现状的流行病学研究[J]. 中华内科杂志, 2004, 43(7): 491-494.
叶任高, 陆再英, 谢毅, 等. 内科学[M]. 6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 190-192.
|